第8篇 生活辅导(下).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与考试焦虑有关的案例 考试焦虑 学校恐惧症 第八章 生活辅导 陶琳瑾 第一节 情绪辅导 (一)情绪的涵义及在生活中的位置 (二)情绪辅导的内容 (三)情绪辅导的要点 (二)情绪辅导的内容 要使学生的情绪变化做到: 1、目标适宜 2、方式适当 3、反应适度 4、以积极情绪为主 反应适度 指情绪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引起该情绪的情境相符合。 六种有毒的情绪 忧郁:使人心情低落、忧伤沮丧。重者无助、绝望而自杀 恐惧:失败、挫折,生命力萎缩 焦虑:六神无主、焦虑不安,心生害怕,有时找不出害怕的来源 批评:完美主义容易使人紧张和焦虑 罪恶:苛责自己,觉得不如人或自责以达到令别人难过的目的 怨恨:愤怒容易导致癌症(A\B\C\D) (三)情绪辅导的要点 1.承认不良情绪存在的事实; 2.对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 3.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 4.把握现在; 5.改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 第二节 社交辅导 (一)社交的内涵及意义 (二)对正常社交行为的辅导 (三)对社交行为不足的辅导 (四)对社交不当行为的辅导 (二)对正常社交行为的辅导 社交能力大体由三方面组成: (1)运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技能的能力; (2)理解交往情境的能力; (3)把能力、情境和交往规则的要求联系起来所运用的策略。 有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对学生进行正常社交行为的辅导? 1、情境讨论、角色扮演 2、概括要点 与人争论的要点: 1、同一个有意义的问题 2、用善意的态度来争论 3、清楚地陈述自己的意见 4、聆听 5、一面听一面思考,从善如流 一般性交谈的要点: 1、和对方保持视线接触和适当的面部表情。 2、神情贯注地与对方交谈,明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3、尊重对方,耐心地倾听对方说话。 4、在合理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能恰当地坚持。 5、受到挑衅时,能当场作出反应。 (三)对社交行为不足的辅导 害羞 社交焦虑或社交退缩 社交焦虑成因 教师应注意自身的行为 怎样对社交行为不足的学生进行辅导? 修订的羞怯量表 交往焦虑量表 怎样对社交行为不足的学生进行辅导? 1.帮助学生树立自尊和自信 2.有效处理生活中发生的问题,积累成功体验 3.训练适当的社交技能 (四)对社交不当行为的辅导 1.攻击行为及其辅导 2.说谎行为及其辅导 儿童的心理特质和需求 个体性:独立自主、过度理想化、冲动 社会化:反权威、同伴认同 经济性:享乐型、重视图腾 家庭关系:分离个体化与依赖的矛盾 意识取向:好奇、喜冒险、价值混淆 儿童问题形成的原因 个人方面 生理因素 天生特质 对外在环境改变的应对方式 家庭方面 父母教养方式 兄弟姐妹关系 父母婚姻关系:三代同堂、继父母、父母离异、单亲家庭等 学校生活:课堂学习、同伴关系 儿童行为的目的 不管孩子做些什么,孩子行为的背后有其目的: 引起注意,得到特别的关注 追求权力,控制别人 表现(假装)自己能力不够,逃避压力和期望 报复 找刺激 寻求认同 寻求优越感 儿童问题行为的判断标准 问题行为持续时间:出现的次数、频率、一次持续多久、持续出现多久 问题行为的持久度:偶而出现或是时常出现、可否预测 问题行为的严重度:影响学习、家庭、人际、生活的严重程度 儿童问题行为的分类 发展方面的异常或迟缓 行为方面的问题 情绪方面的问题 关系方面的问题 发展方面的异常或迟缓 智能障碍:边缘性智能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极中度 学习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算术障碍、抽象推理障碍 运动技能障碍:发展性运动协调疾病 沟通障碍 广泛性发展疾患:自闭症 、艾斯伯格症 睡眠障碍:失眠、睡眠惊恐、梦游 抽动障碍 儿童行为方面的问题 注意力缺陷/过动症 攻击反社会化行为:行为障碍、对立性反抗障碍 冲动控制异常:阵发性暴怒、偷窃、纵火、拔毛 注意力缺失/过动症(ADHD) 主要行为症状: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冲动控制、缺乏组织 影响:挫折容忍度低、易发脾气、专横霸道、顽固、坚持他人满足自己的要求、心情易变、意志颓废、心情恶劣、被同侪排挤、低自尊、被误解为没责任感、故意的 发生率 儿童约3~5% 性别发生率男:女约4:6 对立性反抗障碍 主要行为症状: 常发脾气 与成人争执 反抗或拒绝成人的要求 故意激怒他人 因自己的过失而责怪他人 暴躁易怒 充满怨恨与愤怒 容易怀恨或记仇 对权威者违抗、不服从、敌视 品行障碍(行为反常) 主要行为症状:持续做出侵犯别人权利和违反社会常规的行为 问题范围 面对面的公然行为 非面对面的暗中行为 行为类型 攻击他人及动物 故意破化财物 诈欺及说谎 严重违反校规或家规(逃学或逃家) 儿童情绪方面的问题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