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拉普拉斯认为,太阳系的原始物质是炽热的呈球状的星云 ,直径远大于现今的太阳系直径,并缓慢地转动。因散热冷却,星云逐渐收缩并变得致密,转动速度也逐渐变快。由于赤道附近离心力的不断增大,星云逐渐变成星云盘,当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时,赤道边缘的物质便分离出来,形成一个旋转的环(拉普拉斯环),并相继分离出与行星数目相等的另一些环。星云的中心部分最后形成太阳,各环在烧太阳旋转过程中,环中的物质逐渐向一些凝块聚集形成行星。行星又以同样的方式分离出环,再凝结成卫星。这一成因模式可概括为:炽热的气体云—分离环—团块—行星。 * 现在大气发展的后期,地球温度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就可能结合到岩石中去。这种使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被锢禁到岩石中去的过程,是现在大气形成后期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的原因。再则,一般温度愈低,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量就愈多,这又是现在大气形成后期二氧化碳含量比前期大为减少的原因之一。因为现在大气的温度比早期为低。 为什么大气的垂直温度分布是这样的? 对流层(Troposphere) 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而言,减温率平均为γ=0.65℃/100米。 原因:阳光加热地面,而地面又加热它上面的空气。包含了地球上我们熟悉的所有天气。 对流层(Troposphere) 大气密度和水汽随高度迅速递减。对流层几乎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水汽的90%。 有强烈的垂直运动。 气象要素的水平分布不均匀,受地表的影响大。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差异等。 17~18千米 高纬度 低纬度 高纬度 对流层高度:低纬地区平均为17-18km,中纬地区10-12km,极地8-9km。 季节变化:夏季高于冬季。 10~12千米 8~9千米 10~12千米 8~9千米 对流层上冷下热,利于空气对流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对流 热 冷 天气复杂多变 平流层(Stratosphere) 特点(对流层顶到55km): 最初20km以下,气温随高度不变;20-50km温度上升很快。 原因:①臭氧吸收紫外太阳能加热了大气;②30km以上臭氧减少,但紫外辐射强烈,空气稀薄,加热很少的分子,即可达较高的温度。 层内气流平稳、对流微弱,而且水汽极少,能见度很好。 平流层大气上冷下热,不利于空气对流,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冷空气 高度 平流层顶~50/55千米 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增 热空气 天气晴朗 中层(Mesosphere) 55-85km,气温随高度下降。 1.几乎没有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2.氮和氧能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大部分被上层大气吸收掉,大气失去比得到能量多,结果能量损失冷却。因此发现中层温度随高度一直降低到85km,在此处,大气达到它的最低平均温度-90℃。 中层(Mesosphere) 55-85km。 有相当强烈的垂直对流混合,又称为高空对流层,但是由于水汽稀少,只是在高纬地区的黄昏时刻,该层顶部附近,有时会看到银白色的夜光云。 只有当太阳在地平线以下6°-12°时,低层大气在地球阴影内,高层大气的夜光云被日光照射时,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冰晶颗粒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呈淡蓝色或银灰色而透明的波状云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对流 热 冷 原因:臭氧减少 高度在平流层顶~85千米 热层(Thermosphere) 85-500km,气温随高度增加。原因是氮和氧原子吸收了大量的太阳短波辐射,加热了大气。因为在热层仅有相对较少的原子和分子,因此吸收相对少的太阳能就可以导致温度的巨大增加。这层温度可达1000-2000K。 高度 85~500千米 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原因:氮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地球表面大约500km以上,分子运动10公里才可与另一个相碰撞,在这里许多分子可以摆脱地球引力的束缚。这个原子、分子可逃到外太空的区域叫外逸层,可以代表大气上界(天的高度)。 气温很高,随高度的增加很少变化。 外逸层(Exosphere) 大气上界 通常有两种方法: 根据大气中出现的某些物理现象,以极光出现的最大高度——1200km作为大气上界。极光是太阳发出的高速带电粒子使稀薄空气分子或原子激发出来的光,它只出现在大气中,星际空间没有这种现象。 根据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减少的规律,以大气密度接近星际星体密度的高度定位大气上界。根据卫星资料计算结果,约为2000-3000km。 §2.3 按大气组成的分层 均匀层和非均匀层 从地面到80~100km,干洁大气成分随高度基本不变,称为均匀层。原因:湍流混合作用强。 90km以上的稀薄空气成分则不均匀,称为不均匀层。 §2.3 按电荷分层 高空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和原子在太阳短波辐射(紫外辐射和X射线)和微粒辐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ppt
- 大学语文相信未来.ppt
- 大学语文第9讲:长恨歌.ppt
- 大学语文第一讲《诗经》.ppt
- 大学语文第一课(王步高老师版本).ppt
- 大学语文第三讲:当代诗歌与生命意象.ppt
- 大学语文第九讲我爱这土地.ppt
- 大学语文第二讲——诗经之采薇.ppt
- 大学语文第二讲《世说》.ppt
- 大学语文第六讲鲁迅.ppt
- 餐饮场所消防安全风险检查表.docx
- 安全生产标语(中英文).doc
- 第18讲 盐类的水解 (学生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15讲 水的电离(教师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19讲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学生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25讲 电解原理的应用 (学生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19讲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及盐类水解的应用 (教师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21讲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教师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26讲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学生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 第17讲 酸碱中和滴定(教师版) 2024年新高二化学暑假讲义+习题(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