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概要1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骑万骑西南行。”唐中叶发生了什么?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败坏,只图享乐,不理朝政,任由奸相当权;节度使地方拥兵自重,结果导致安史之乱 讨论: 宋太祖从“权”“钱”“兵”三方面着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利与弊? 材料二: 宋朝对地方采取极端限制措施,“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这种运行机制虽然可以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却严重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工作效率。 材料三: 宋初内外官员只有三五千员,由于宋朝实行官职名称与职务分离的官与“差遣”制度,而且官员不问有无才能按年资升迁,加上由于科举及其他途径加入仕途的人数日益增多,景德年间(1004—1007)已有1万余员,皇祐年间(1049—1054)多达2万余员,大量的官员享受着优厚的待遇,耗费了巨额经费。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八卷 材料四: 宋初有军队22万,开宝(968—976)时增至37.8万,至道(995—997)时是66.6万,天禧(1017—1021)时为91.2万,到庆历(1041—1048)时竟达到125.9万的最高数额,宋夏战争结束后才略有裁减,亦维持在110余万人。巨额的军费开支占国家总收入的大部分。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八卷 材料五: 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只有加紧剥削。据庆历时任主管财政的三司使张方平说:“庆历五年取诸路盐酒商税岁课,比《景德会计录》,皆增及三数倍以上。”如“景德中收商税四百五十余万贯,庆历中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等等。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八卷 议一议:从秦到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三、监察与谏议——官僚制度的维系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下列表述与科举制有关的是 A、“龙生龙,凤生凤”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C、“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制” 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宋太祖说:“五代藩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下列措施中,与此想法直接相关的是 A、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B、在地方设节度使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文臣任知州 材料四: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清时候科举制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文化的进步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⑴积极: ⑵消极: 科举制的评价 二 选官(总结)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科举制 九品中正 察举征辟 军功爵制 世卿世禄 标准 时段 选官制度 西周以来 战国时期 汉武帝时期 东汉末年 隋唐时期 血缘 军功 孝廉 门第 才学 监察与谏议制度 省级机构设立,负责司法、监察 按察使司 地方 监督六部业务 六科给事中 分道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十三道) 都察院 (监察御史) 中央 “科道” 明清 ——监察和弹劾百官 ——监督郡国长官地方专职监察官员 御史府 汉 监察百官 秦 监察官员(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 备注 部门名称 朝代 职能 御史大夫 御史大夫 刺史 谏议机构取消 明清 独立的谏官机构 谏院 宋 谏议和封驳,可以对宰相 决策提出异议,对皇帝的 做法提出不同的意见。 隋唐 谏议制 度——监 督皇帝的 言行和决 策 意义: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专制制度和人治社会是根本原因)但它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门下省 A C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