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油水两相渗流理论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向流等饱和度平面移动方程: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八、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的步骤 4、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分布 Sw fw’ x 总体思路: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 某活跃水驱气藏,沿走向均匀布置三口生产井,每口井的产量均为q=31.8m3/d 已知:油层宽度b=420m 油层厚度h=6.1m ?=0.25,Bo=1.5,?o/?w=2 Kro、Krw~Sw 已知 油 x0 x 水 两相区 b h 求:经过60d、120d、240d后,任一恒定饱和度推进的距离,并绘成曲线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 油 x0 x 水 两相区 b h 求解:I (两相区内Sw分布公式) 三口井每天的总采液量: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 求解:II 公式化简: 将已知条件带入: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举例:计算两相区中含水饱和度的分布 求解:II 经过60d、120d、240d后,两相区内含水饱和度的分布 公式化简: * 油气层渗流力学 Mechanics of the Oil and Gas Flow in Porous Media 第七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三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两相渗流、分流方程、非活塞驱替 前几章的假设条件:单相流体 (1)不考虑微量可动水、束缚水的气藏 – 单相气 (2)高于泡点压力的纯油藏 – 单相油 实际渗流环境:多相流体共存、共流 (1)边水、层内可动水不能忽略时 – 气水两相 (2)水侵或水驱油藏 – 油水两相 (3)低于泡点压力的油藏 – 油气两相 (4)气顶驱,气侵入油环 – 油气两相 第七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水驱油的两种方式 第七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水 油 (1)活塞式水驱油 油水接触面均匀推进 油水接触面始终垂直于流线 含水区和含油区截然分开 (2)非活塞式水驱油 油水没有清晰接触面 存在油水驱替过渡带 原因:流度差、密度差、润湿性差异、渗透率非均质性 水 油 过渡带 油气层渗流力学 Mechanics of the Oil and Gas Flow in Porous Media 第七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第二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三节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两相渗流、分流方程、非活塞驱替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非活塞驱替 多孔介质中非均匀的渗流 受力分析 (不均匀受力) 原因 分解 重力 密度差 惯性力 孔喉结构贾敏效应启动压差 粘滞力 粘度及 粘度差 弹性力 油水弹性 差及脱气膨胀能 毛管力 润湿性差异及孔径差异 渗流特征 (不均匀流速) 渗透率 孔喉结构 非均质 粘度 粘度及 粘度差 渗流路径 喉道形态 优势通道 压力扰动 邻井激动 连通程度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一、毛细管力 单根理想毛细管内的水驱油满足活塞驱替特征 较大尺度(含有多根不等径毛细管)为非活塞驱替 若考虑到实际渗流通道的连通程度、配位数、表面润湿性差异,单根内的驱替也非绝对活塞式 实际岩石 简 化 修正理想土壤模型 驱 替 非均匀毛管驱替特征 毛管力 密度差 流度差 润湿性 非均质 扰动力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二、润湿性 同一毛管内,管壁各处非均匀润湿,使得管内流动非均匀 对于等径毛管、不同润湿性,其流速也存在差异 润湿性是孔隙内油水分布的决定因素之一 毛管力 密度差 流度差 润湿性 非均质 扰动力 亲水 亲油 动力 阻力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三、油水密度差 毛管力 密度差 流度差 润湿性 非均质 扰动力 当油水密度差很大,油层很厚,液流速度不大时,油水重力分异较明显,在较大尺度上形成“上油下水”的两相区 油区 水区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四、非均质 微观:孔隙结构(毛管力)、介质润湿性(毛管力)、流体性质(密度、粘度)的非均质 宏观:平面及纵向渗透率的非均质、压力梯度分布的非均质 毛管力 密度差 流度差 润湿性 非均质 扰动力 采油井 注水井 岩芯薄片驱替 激光刻蚀薄片驱替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非活塞性的因素 五、流度差 毛管力 密度差 流度差 润湿性 非均质 扰动力 相流度: ?W = 0.5~1 mPa?s ?o = 1~50 mPa ?s 在压差下,水首先进入大直径毛管 水连通的区域总流度较大,总阻力小,成为优势通道,导致严重的指进 → 大部分区域,水比油的流动要容易得多 实际岩石 微观优势通道 第一节 影响水驱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