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常见手法辨析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间小练1 塞上听吹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本诗写景用了什么手法? 虚实结合。前两句是塞上实景,后两句是听到笛声后的想象。 课间小练1 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本诗中间两联写景用了什么手法? 动静结合,视听结合,颜色的对比。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 比喻\比拟\比兴 比喻 比拟(拟人) 比兴 比喻 比拟 比兴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多用于咏物诗。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托物言志V象征 比较阅读: 菊 (郑 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画菊》运用了什么手法?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菊》抒发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只求有益于人的高贵志向。 《画菊》表现了坚守大义,宁死不屈的气节。 比较阅读: 裴给事宅白牡丹 长安富豪惜春残, 争赏街西紫牡丹。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不第后赋菊(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这两首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两首诗都运用了象征的手法。 《白牡丹》中以“白牡丹”象征裴给事这样的高洁之士,“紫牡丹”象征富贵庸俗之人。 《不第后赋菊》以“满城菊花盛开”象征起义胜利。 二者联系与区别: 联系:没有象征就没有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通过象征实现的。 区别: A.象征在一篇中可以是一个意象,也可以是正反多个意象;托物言志通常锁定一个意象。 B.象征可以用于自己,也可以用于他人他物;托物言志用于自己。 C.能说托物言志的地方都能说象征,该说象征的地方未必都能说成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V象征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 A、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B、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提 醒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 、写作手法、艺术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可统称为“手法”。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写作手法(表达技巧) 1 表达方式 2 表现手法 3 修辞手法 4 结构技巧 表达方式 1.记叙 2.抒情 3.描写 4.议论 5.说明(鉴赏不用)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用典抒情) 描写方法 正侧、动静、虚实、点面、抑扬、白描细描、 视听嗅触觉(颜色、声音、形态……) 远近俯仰内外、移步换景 01、比兴 02、比喻 03、拟人 04、对偶 05、对比 06、用典 07、双关 08、夸张 09、叠字 10、互文 11、反问 设问 12、反语 修辞手法 1、总括上文 2、引出下文(为下文铺垫) 3、过渡(承上启下) 4、对比 5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