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苏轼概要1
第四章 苏轼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与创作道路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六 第三节 苏轼的诗 第四节 苏轼的词 第五节 苏轼的意义与影响 课前思考 你对苏轼的生平事迹有哪些了解? 你能背诵苏轼哪些诗、词和文? 第一节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集诗、词、文、画等一身的通才式的大文学家。 一、生平经历 第一期(1037-1069),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第二期(1069-1085),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 第三期(1085-1093),被召还及外放时期。 第四期(1093-1101),远谪惠州、儋州时期。 第一期(1037-1069),读书、应举、初入仕途时期。 1.家庭教育 2.应举入仕 21岁时,苏轼与苏辙随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苏轼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 ?????? 第二期(1069-1085),请求外调、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时期。 1.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施行新法,苏轼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2.元丰二年(1079)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朝野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 第三期(1085-1093),被召还及外放时期。 第四期(1093-1101),远谪惠州、儋州时期。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苏轼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苏轼又被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 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二、苏轼的思想 苏轼思想通达,融汇三教,而以儒为骨。 儒家—君子固穷的坚毅精神,经时济世的用世情怀 老庄—轻视有限时空,超然物外,顺应自然 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看取当下,随缘自适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行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 。 自我来黃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雨月秋萧瑟。臥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春江欲入戶,雨势來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雲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温苇。那知是寒食,但見鸟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萬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 苏轼《古木怪石图》。“子瞻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胸中盘郁也。”(《画史》) 第二节 苏轼的古文和辞赋、四文 一、苏轼的文道观 1.文章的艺术具有独立的价值。 2.道不限于儒家之道,泛指事物的规律。 3.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 二、苏文的分类 1.政论或史论文,如《上神宗皇帝书》、《范增论》、《贾谊论》、《教战守策》等。 2.随笔、游记等叙事记游散文,如《超然台记》、《喜雨亭记》、《石钟山记》等。 3.赋,如《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苏文的风貌 1.善于翻新出奇。 2.叙事、抒情、说理的完美结合。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而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说》)如《记承天寺夜游》 3.以“辞达”为准则。 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答谢民师书》) 第三节 苏轼的诗 一、诗歌内容 几乎没有不可以入诗的题材,“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 1. 对现实的批判,如《荔枝叹》抨击陋习。 2.对人生的思考,如《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蕴含哲理,透露着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苏轼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 二、诗歌风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0张ppt概要1.ppt
- 第四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概要1.pptx
- 生命和健康的权利最新概要1.ppt
- 生命的赞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汇报概要1.doc
- 生命的奥秘概要1.docx
- 生命的特殊体验概要1.ppt
- 印度文化简介概要1.ppt
- 印度和泰国(中英文)宗教妇女习俗礼仪概要1.ppt
- 生态农业园节能评估概要1.doc
- 印度尼西亚缉毒形势概要1.ppt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