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虫害防治第一章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病虫害防治第一章概要1

一、知识点 1. 园艺植物病害的概念; 2. 园艺病害症状的概念与类型; 3. 园艺植物病害的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 二、重点 园艺植物病害症状的概念与类型 三、难点 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原的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识别 园艺植物感病后,在外部形态上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特征,称为病害的症状。对于某些生物病原引起的病害来说,病害症状包括病状和病症。 发病植物在外部形态上发生的病变特征称为病状。病原物在寄主植物发病部位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等结构称为病症,即病征是病原物在感病植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大叶黄杨褐斑病,在叶片上形成的近圆形、灰褐色的病斑是病状,后期在病斑上由病原菌长出的小黑点是病症。 所有的园艺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并非都有病症,病症只在由真菌、细菌、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藻类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较明显;病毒、植原体和类病毒等引起的病害无病症;线虫多数在植物体内寄生,一般体外也无病症;非侵染性病害也无病症。 植物病害一般先表现病状,病状易被发现,而病症常要在病害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才能显现。 一、病状的主要类型 1. 变色 园艺植物病部细胞内的叶绿素形成受到抑制或被破坏,其它色素形成过多,从而表现出不正常的颜色。 常见的有褪绿、黄化、花叶、白化、红化、斑驳等。 (1)黄化 叶绿素含量减少,整株或局部叶片均匀褪绿,进一步发展导致白化。一般由病毒、植原体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香石竹斑驳病毒病、栀子黄化病、翠菊黄化病。 (2)花叶 整株或局部叶片颜色深浅不匀,浓绿和黄绿互相间杂,有时出现红、紫斑块,界限明显。一般由病毒引起。如紫丁香花叶病、大丽花花叶病。 (3)斑驳 与花叶相似,但界限不明显。 (4)碎锦 花瓣上的变色,郁金香碎色病。 2. 坏死 植物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不解体称为坏死。 常表现为斑点、叶枯、溃疡、枯梢、疮痂、立枯和猝倒等。 斑点是最常见的病状,主要发生在茎叶果实等器官上,可根据颜色和形状进行分类。 (1)斑点 多发生在叶片和果实上,形状和颜色不一。病斑后期有的出现霉点或小黑点。一般由真菌、细菌等引起。如月季黑斑病、凤尾兰叶斑病等。 (2)溃疡 枝干皮层、果实等部位局部组织坏死,形成凹陷病斑,病斑周围常为木栓化愈伤组织所包围,后期病部常开裂,并在坏死的皮层上出现黑色的小颗粒或小型的盘状物。一般由真菌、细菌或日灼等引起。如槐树溃疡病、杨树溃疡病。 (3)枯梢 枝条从顶端向下枯死,甚至扩展到主干上。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马尾松枯梢病、柳黑枯病。 (4)疮痂 发生在叶片、果实和枝条上。斑点表面粗糙,有的局部细胞增生而稍微突起,形成木栓化的组织。多由真菌引起。如柑桔疮痂病。 3.腐烂 病部组织的细胞坏死并解体,原生质被破坏以致组织溃烂称为腐烂。发生于根、干、花、果上。多汁幼嫩的组织常为湿腐,如羽衣甘蓝软腐病。含水较少、较硬的组织常发生干腐,如三棱掌腐烂病。腐烂一般由真菌或细菌引起。 4. 萎蔫 萎蔫是指植物茎部或根部的维管束组织受害后,大量菌体或病原分泌的毒素堵塞或破坏导管,使水分运输受阻而引起植物凋萎枯死。 包括枯萎、黄萎、青枯(若植物迅速死亡,而叶仍呈绿色,称为青枯。例菊花青枯病,辣椒青枯病) 枯萎和青枯 由于干旱、根系腐烂或输导组织受阻,部分枝条或整个树冠的叶片凋萎、脱落或整株枯死。一般由真菌、细菌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榆枯萎病、唐菖蒲枯萎病。 5.畸形 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引起局部器官的细胞数目增多,生长过度或受抑制而畸形。常见的有徒长、矮缩、丛枝或肿瘤。 也包括叶片变小、皱缩、肿胀或形成毛毡,枝条带化,果实变形等。一般由真菌、螨类或其他原因引起。如桃缩叶病、月季带化病、李囊果病和阔叶树毛毡病。 (1)肿瘤 枝干和根上的局部细胞增生,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瘤状物。一般由真菌、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或生理原因引起。如樱花根癌病、根瘤线虫病。 (2)丛枝 顶芽生长受 抑,侧芽、腋芽迅速 生长,或不定芽大量 发生,发育成小枝, 小枝上的顶芽又受抑 制,其侧芽又发育成 小枝,这样多次重复 发展,叶片变小,节 间变短,枝叶密集丛 生。由真菌、植原体 或生理原因引起。如 竹丛枝病、泡桐丛枝 病。 6.流脂或流胶 病部 有树脂或胶质自树皮 渗出,常称之为流脂 病或流胶病。流脂和 流胶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般由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