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学第六章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阶段k=2时, s3=s2-x2, 0?s2?5, 0?x2?s2,有 结果列于下表: f3(1-0)=f3(1) =4 f3(5-3)=f3(2) =max =21 g1(0)+f2(5) g1(1)+f2(4) g1(2)+f2(3) g1(3)+f2(2) g1(4)+f2(1) g1(5)+f2(0) =max{ g1﹙x1﹚+ f2(s1- x1) } x1=0,1,2,3,4,5 当阶段k=1时, s2=s1-x1, s1=5, 0?x1?s1,有 S1=5, f1(S1 )=max{ g1﹙x1﹚+ f2(s2) } 0≤x1≤s1 x1*(5)=0, 2 0+21 3+16 7+14 9+10 12+5 13+0 = max 结果可写成表格的形式 S2*=s1*-x1*=5-0=5 S3*=s2*-x2*=5-2=3 max 逆推到第一张表 S3*=s2*-x2*=5-2=3 x3*=3 x2*=2 按计算表格的顺序逆推,可知最优分配方案有两个: 甲工厂分配0台,乙工厂分配2台,丙工厂分配3台。 甲工厂分配2台,乙工厂分配2台,丙工厂分配1台。 以上两个分配方案所得到的总盈利均为21万元 1.2 资源连续分配问题: 一般问题的提法是 A种生产 数量u1投入 收益g(u1) 年终资源回收率a 如此进行n年,如何确定投入A的资源量u1、…、un,使总收入最大? B种生产 数量s1-u1 收益h(s1-u1) 年终资源回收率b 资源数量 s1 第一年 资源数量 s2=au1+b(s1-u1) 第二年 A种生产 数量u2投入;收益g(u2);年终回收率a B种生产 数量s2-u2;收益h(s2-u2);年终回收率b 到n年 此问题的静态规划问题模型为: 动态规划的逆推关系方程为: 最后求得得f1(s1)即为所求问题的最大收入。 高负荷: 产量函数 g=8u1, u1是投入生产的机器 数量,年完好率为 a=0.7, 低负荷: 产量函数 h=5y, y是投入生产的机器数量, 年完好率为b=0.9。 假定开始生产时完好机器的数量为1000台。 机器 例2 机器负荷分配问题 解:设阶段数k表示年度。 试问每年如何安排机器在高低两种负荷下的生产,可使5年内生产的产品总产量最高。 状态变量sk为第k年度初拥有的完好机器台数; 决策变量uk为第k年度中分配高负荷下生产的机 器台数。 低负荷下生产的机器台数是sk-uk。 状态转移方程 第k年度产量为 递推方程为 指标函数 允许决策集合 0?uk?sk 当k=5时 , f5(s5)= max ﹛8u5+5﹙ s5 - u5 ﹚ + f6(s6) ﹜ 0≤u5 ≤ s5 =max ﹛3u5+5 s5 ﹜ 0≤u5 ≤ s5 u5*= s5 , f5(s5)=8 s5 当k=4时 , f4(s4)= max ﹛8u4+5( s4 – u4 ) + f5(0.7 u4+0.9(s4 – u4 )) ﹜ 0≤u4 ≤ s4 = max ﹛13.6u4+12.2( s4- u4﹜ 0≤u4 ≤ s4 = max ﹛1.4u4+12.2 s4﹜ 0≤u4 ≤ s4 u4*= s4 , f4(s4)=13.6s4 顺序解法的基本方程(和的形式) 边界条件为 式中sk=Tkr(sk+1,uk),其求解过程,根据边界条件,从k=1开始,由前向后顺推,从而逐步可求得各段的最优决策和相应的最优值,最后求得fn(sn+1)时,就得到整个问题的最优解。其中 fk(sk+1)表示第k阶段的结束状态为sk+1时,从1阶段到k阶段所得到的最优效益值。 顺序解法的基本方程(积的形式) 边界条件为 1 2 s1 u1 s2 u2 s3 n sn un Sn+1 ? k sk uk Sk+1 ? 小结: ⅱ 要具有可分离性,并满足递推关系。即 ⅲ 函数?k(sk,uk,Vk+1,n)对于变量Vk+1,n要严格单调。 将问题的过程划分成恰当的阶段; 选择状态变量sk, 既能描述过程的变化又满足无后效性; 确定决策变量uk及每一阶段的允许决策集合Dk(sk);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