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高三对口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docVIP

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高三对口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高三对口班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09年广东省中山市中职学校高三对口班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8页,共26小题,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班级、学校名称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 2.做选择题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3.做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和答题卷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和答题卷。 一、本大题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处分 益处 处理 处所 B.差事 出差 当差 差遣 C.着凉 着急 着陆 高着 D.安宁 宁静 宁愿 宁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羽扇伦巾 因地制宜 英雄倍出 一筹莫展 B.通宵达旦 任劳任怨 天花乱堕 趋炎附势 C.黄粱美梦 瞠目结舌 好高骛远 滥竽充数 D.潸然泪下 集思广义 直截了当 刻舟求剑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大发问:“你妈妈怎么说?”孩子回答道:“妈妈临走时告诉我:‘她下午一定回来得很早。’” D.德国外长菲舍尔在纪念奥斯威辛解放60周年的联大特别会议上坦言,大屠杀给他的国家烙上了“永远无法去掉的记号”,“这种野蛮的犯罪将永远成为德国历史的一部分。”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蚂蚁身躯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着挤着,好不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本大题1小题,共6分。 20.默写(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 (1) 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3)大弦嘈嘈如急雨,_______________。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六、本大题4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21—24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 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