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达技巧: 通篇运用比兴手法,委婉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这里的“君”,喻指藩镇李师道,“妾”是自比,直接指出师道的别有用心。感人而又幽默,朴实而又充满智慧。此诗富有民歌风味,在心理刻画细腻、熨贴,入情入理,短幅曲折,真所谓“一波三折”; 思想感情:表面完是抒发男女情事,是一首哀怨凄美的诗,表示对他人的深情厚意,因为时与事的不能相配合,只能忍痛加以拒绝之意。骨子里却是一首政治诗,题为《节妇吟》,即用以明志。当时的张籍,以节妇的坚贞不二自比,是婉谢而不愿就聘,既表现了对夫君,也就是对朝廷的忠诚,又委婉而又坚决地拒绝了李师道。 古人遇事不便明说,每多喜欢借写男女之情表示心意。张籍的《节妇吟》和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是最有名的两首。 《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1.本诗又名:闺意献张水部 2.舅姑:公婆。 3.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了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今天看来,我们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作业: 《核按钮》第176页14题《独不见》。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 瑟 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 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答案: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的悲怨之情。 * 张 涛 思妇闺情诗发展简介 “思妇”形象古已有之,《诗经》《君子于役》第一章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①君子:此妻称丈夫。 ②役 (yì):苦役。 ③曷 (hé):何时。 ④至:归家。 ⑤埘(shí):音时,鸡舍。 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 《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这应是后世闺怨诗的母本了。作者性别不明,有可能是女性对情感的自我感知,而后世闺怨诗则多是代言之作,亦即“男作女声”。“男作女声”是中国古代爱情诗的一大特色。 男性代言体爱情诗在建安时期才流行开来。 如曹植的《七哀诗》 :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注释】①流光:明澈如水、恍然如流的月光。 ②宕子:同荡子,指飘荡在外的丈夫。与“游子”义同。不是指通常所说“轻薄荡子”。 诗中塑造了一个“愁思妇”的形象。她倚楼望月,哀叹多年不得与丈夫相见。那轮孤悬夜空的明月,正与自己一样伶仃。此情此景让她发出了“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的感叹。 南朝时已可以直接看出诗歌的“闺怨”性质,如“闺怨”、“春怨”、“怨情”等。女性成为诗赋吟咏的主要对象之一,梁代闺怨风格开始变得艳丽,能从中看到其对声色服饰的追求。 萧绎《代旧姬有怨》: 宁为万里隔,乍作死生离。哪堪眼前见,故爱逐新移?未展春花落,遽被凉风吹。怨黛舒还敛,啼红拭复垂。谁能巧为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