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核安全文化宣贯--核技术利用案例及应急.ppt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技术利用事故案例及应急管理 1.1 事故的基本情况 2004-2013 年期间,我国共发生各类辐射事故244起,其中1起与核医学科非密封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放药制备)有关,1 起为X 射线探伤机失控引起的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其余都发生在放射源应用领域,可以看出我国近十年来发生的辐射事故主要是放射源事故。(截至2013 年底,我国在用的放射源约11万枚)。 1、事故(事件)原因分析 辐射事故(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引起辐射事故(事件)的原因可分为人为因素、技术因素或其它因素。人为因素如蓄意破坏、偷盗、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安全观念薄弱、管理不到位等;技术因素为设计不合理、设备故障等;其它因素如自然原因等。如放射源被盗事故,除了盗窃者蓄意偷盗的直接原因外,也有事故单位安保措施不到位、辐射安全管理松懈等因素,因此着重分析辐射事故直接原因的同时,还应分析其根本原因,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鉴于各应用领域发生的辐射事故存在共性,在此对各应用领域中的事故原因进行归纳分析,其中有些虽不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但对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影响。 1、事故(事件)后果分析 1.1 辐射损伤 从上述典型事故看,辐射事故后果最直接的是辐射导致的工作人员或公众伤害。辐照装置发生的人员受超剂量照射事故,受到超剂量照射的人员往往会出现严重伤害或死亡;工业探伤事故导致放射源丢失,可能会造成很多人员的不同程度的辐射损伤,受超剂量照射的经历也会给受照者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 1.2 放射源失控 历次发生的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事故,大多数未找回,不知去向。这些未找回的放射源大多是IV、V 类放射源,虽然基本不会对直接接触的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存在潜在的影响。因为绝大多数丢失、被盗放射源的最终去向都是有回收熔炼废旧金属能力的金属熔炼企业,如果不能在熔炼前及时发现放射源,待其熔入金属材料中,可能会造成产品的放射性污染。 另外,放射源落井或卡井事故也导致了不少放射源遗留并封固在了井下,给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潜在影响。 1.3 经济损失 辐射事故(事件)另外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经济损失。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害救治费、事故处理费、停工停产损失费、事故单位的行政处罚,还有无法估算的人力资源和行政资源消耗,经济损失有时难以量化。而一般事故(事件)经济损失越大,社会影响越严重。 1.4 社会影响 辐射事故(事件)发生后,对社会的影响可能要比其它行业事故的影响要大得多。我国发生的上述等多起辐射事故(事件)都造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造成影响的原因是广大公众对辐射危害敏感,但又缺乏正确认识,存在恐慌心理,再加上一些媒体对辐射危害的夸大报道,特别容易在社会和公众中引起恐惧、不安,造成社会动荡和混乱。 二是要加强移动探伤的辐射安全管理。从事移动探伤的企业应严格遵守《关于γ 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等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本单位辐射安全内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逐级落实探伤作业的辐射安全责任制,认真落实探伤作业各项辐射安全要求,张贴作业公告,优化作业时间并确保及时告知管理者和周围人员,加强工作现场的辐射安全措施,配备必要的辐射监测设备并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放射源在临时存贮和运输过程中丢失的可能。对于异地作业还应遵守相关的备案制度。 三是要加强易拆卸、可移动含源设备的安全保卫措施。放射源使用单位应进一步加强此类设备的安全保卫措施,从建立健全各项安全保卫制度出发,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使用的含源设备进行安全自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确保警示标识、警示语句等清晰可见,含源设备不用时应送至专用的放射源暂存场所安全贮存,保持良好的台账管理制度和记录,定期盘查。要加强停产、维修、放假等特殊时期的放射源安全管理。 四是加强闲置、废弃放射源的管理。应加强相关辐射工作单位对闲置、废弃放射源的管理,避免其脱离监管范围流入社会,形成安全隐患,是降低辐射事故发生率、保障社会稳定、降低社会危害的重要手段。放射源使用单位应及时将闲置、废弃的放射源送贮,送贮前应妥善保管。监管部门应关注关停并转类放射源使用单位的辐射安全管理,督促其依法处置闲置、废弃放射源,消除安全隐患。 五是要加强对公众的辐射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应加强对公众的正面宣传教育,使其在了解放射源用途的同时,也了解放射源的危害。另外,废旧金属回收人员虽然不属于辐射工作人员,但也应给予适当的宣传教育,使之熟悉基本的辐射安全知识。从事废旧金属回收和熔炼的企业,应建立监测措施,防止流入废旧金属回收渠道的放射源被熔炼。 六是要增强事故应急管理与响应能力。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和相关部门应急响应的及时性、有效性关系到辐射事故后的危害和影响。部分单位辐射安全管理混乱,辐射事故应急机制未建立或不健全,事故发生后不及时上报甚至瞒报,这些都给事故处理增加了难度,错过了最佳时机,往往会造成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