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利用清华简考证文字二例.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利用清华简考证古文字二例* 袁金平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博士后;三峡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清华简整理报告第一册即将出版,这必将在学术界掀起新一轮的楚简研究热潮。关于清华简的学术价值,学者多有讨论,在此无需赘言,今就自己在阅读竹简释文时所产生的心得撰成此小文,略陈其研究价值之一二,以就正于方家。 一 清华简《夜》一文记载周武王八年戡黎后举行饮至典礼,君臣饮酒作诵之事,内容十分重要。其中周公所作《蟋蟀》一诗,可与今传《诗·唐风·蟋蟀》对读,颇可珍贵。今本“役车其行”一句,简本作“(以A表示)车其行”,“A”对应于“役”字。整理者指出:“A应为‘’的省简,是役的异体字。不省的写法见于郭店《五行》第45简。”《五行》此字形体如下: (以B表示) 其所在简文云:“耳目鼻口手足六者,心之B也。”整理者指出B之对应字“帛书本作‘役’”而无申说。后学者多认为B乃“役”字异构。有学者提出不同看法,将之改释作“”。相关工具书为谨慎起见将之归入未识字。新出《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在此字后括注“役”,倾向释作“役”。现在清华简A的出现为释“役”一说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目前来说,从形体上将A、B视作“役”之异体是比较妥当的做法。根据“役”的这一写法,我们还可以考证相关未识字。许雄志先生《鉴印山房藏古玺印菁华》收录了一枚新出官玺,印文如下: 首字“(以C表示)”,许书以未识字处理。C左从水,右与上述B所从之“殳”形体十分接近。因而此字可释作“没”,可分析为从水,役省声,与“埋没”之“没”形同实异,不得不辨。有学者误将C右下所从“又”看成“阜”之古文,而释其为会二“阜”夹水之“涧”,似不可从。施谢捷先生将此印国别断为三晋,从印文整体风格及战国文字用字习惯来看,这一意见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于战国三晋文字中习见,多用作藏府之“府”,楚文字此类用法的“府”字常写作“”,区别较为明显。“没阳府”当为“没阳”一地设置的藏府机构。以声韵及地理位置求之,“没阳”当读作“颍阳”。“没”从役省声,而“役”、“颍”声纽(喻纽)相同,韵部(锡、耕)入、阳对转,按音理自可相通。典籍亦见其通用之例。《诗·大雅·生民》:“禾役穟穟。”《说文》引役作颖。根据古书记载,颍阳春秋时属郑地,战国时韩灭郑,此地即入韩,在今河南省许昌市境内。 二 简本《祭公》与今本《逸周书·祭公》可相互对照参读,通过简本可以发现今本存在较多的衍脱讹误,其作用非常重要。下面就简文中“女念哉”谈谈西周金文中的一处误读。 简8、简17出现两次感叹语“女念哉”,与简17对应的今本文字作“汝念哉”,两相参校,再结合简文内容及楚文字用字习惯,“女念哉”之“女”读作表示第二人称代词之“汝”,自无问题。“汝念哉”、“念哉”等语从今天来看,很可能是周人当时的口头习语。如西周爯簋铭云:“朕文考其用乍(措)厥身,念爯哉!亡害!延至战国中山王鼎:“呜呼!念之哉!”(《集成》2840)作册卣(《集成》5427)这是唯一的不同意见。将“毋”解释为“发声语助”,可能是编撰者已经意识到若将此处“母”读作表否定的“毋”,则与整体文义相悖。但这种用法的“毋”古籍罕见,且其引证材料时代偏晚,此说不足征信。《说文》:“念,常思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曰:“谓长久思之。”虽然作册益卣铭尚有几处文字我们无法确知其读法,但铭文整体意思是可以理解的。“作册益”丧子,感到伤心,作此器献祭“祖妣、父母、多神”,祈求福佑,并且要求“母念哉”,即希望对方长久顾念自己,意谓长佑己身,以致能“勿剥嗌鳏寡”。若将“母”理解做“毋”,实无道理可言。 我们认为,铭文中的“母”宜视作“女”之偶然误铸为妥。母、女一字分化,古文字中,二者每多相混。如金文中“姜”、“姬”、“妻”诸字所从女也会偶作从母。“母”亦会写作“女”,如公盨铭“父母”之“母”作“女”;周代有女子字“某母”之俗,而金文中“母”时书作“女”,如陈子匜铭“孟妫女”、蔡太师鼎铭“叔姬可女”等。推究卣铭致误之由,当是书手因“母”、“女”之间的“特殊关系”而写误,铸成后又不便修改而存之。 引书简称表: 《集成》 《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7年。 《铭文选》 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90年。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青年基金项目“楚系简帛文献用字习惯研究”(09YJC740046)的阶段性成果。 ① 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154页。 ② 袁国华:《郭店楚墓竹简·五行“”字考释》,《中国文字》新26期,台北:艺文印书馆,2000年。 ③ 李守奎:《楚文字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81页。 ④ 陈伟等著:《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北京:经济科学出版

文档评论(0)

nxuy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