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瑶族石牌律看法律起源
从瑶族石牌律看法律起源摘要:世界既是统一的,又是多样的。瑶族石牌律的产生与人们论述法律和国家的产生有不少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独特性。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给人们提供一个距今仅五六百年,既有典型性、系统性,又有清晰发展逻辑的少数民族法律的起源形式,为世人研究法律和国家的起源提供一个去古不远的参考标本
关键词:瑶族;法律;国家;起源
作者:莫金山,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南宁,530006;陈建强,广西来宾市审计局局长。来宾,546100
中图分类号:C95;13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XX年的热门话题
由于法律的起源距离我们今天已十分遥远,法律产生的最初情景,无疑早已消失在人类文明历史大道幽深的尽头,不可能重现。于是,从19世纪下半叶起,西方的一些学者对人类早期社会的研究逐渐从依靠史料、文献和考古,开始向“人类活化石”的考察转移,并卓有成效地通过对仍然生活在当今世界的一些原始部族的制度、习俗的考察,来窥探人类早期社会情形,由此也给人们探讨人类早期社会法律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中国成立后,不少的学者也认为,用少数民族社会材料和习惯法的产生来解释法律的起源。将便于我们从浑沌模糊的冥想中缕出一条清晰的思路来。于是,不少学者深入西南、西北少数民族中去寻找答案。但由于这些地区的民族法,要么是口头习惯法,或零碎的不系统的成文法,要么是封建割据政权王法,或阶级剥削很明确的奴隶制、农奴制的法律,都不是国家初始状态的法律,因此对法律和国家的起源研究并无多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往昔人们并不太注意的金秀大瑶山的瑶族石牌律,它的产生、发展过程与人们理论上描述的法律和国家的产生情景很相似。对它的研究可为人们探讨法律和国家的产生,提供一些具体真实的片断,并希望为人们勾画出人类文明社会的曙光
广西金秀大瑶山是中国瑶族最重要的聚居地。它位于广西的中部,现金秀瑶族自治县是其主体部分。这里山高坡陡,谷深林密,交通极为不便。元末明初,瑶民从湖南、广东等向此地迁移,并在此生长繁衍。从那时起,这块二千多平方公里的山区,在明、清和民国时期虽然名义上被周围七县所“分治”,但实际上却是一块政治死角。这里既无官府衙门,又无土司、瑶官之类的封建官府代理人。瑶民既不抽丁当差,也不缴纳所谓的“皇粮国税”,自耕自食,日出而作,日落而食,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化外”之地。因此,这里的瑶族文化保存得较为丰厚
当然,大瑶山也不是一块净土,并非人间的桃花源。明清以来,随着瑶族社会内部的私有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发展,大瑶山里的鸡鸣狗盗,恃强凌弱,以众暴寡,争山霸田,抢劫财物等现象也不时发生。明王朝为镇压大藤山瑶民起义,先后动用十几万大军,对瑶民进行清剿。在这样险境下,大瑶山瑶族为了生存发展,创立了自己的习惯法形式――“石牌律”
所谓石牌律,即是瑶族把有关维护社会生产活动,保障社会秩序正常运行和人们行为准则的条律,刻写在石板上(或写在木牌上),立于村口或大路旁,希望大家共同遵守。目前,人们能看到的大瑶山石牌律有38件和“料话”(律文解说词)6件,共45件
据了解,大瑶山石牌律形成于明朝初期,目前所见最早的石牌律是《成二、下故都等村石牌》(明崇祯四年,1631年),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到XX年代因国民党新桂系实行乡村建设运动而衰落。1940年农历七月十四日,国民党金秀警备区署强行“开化”大瑶山,瑶族人民“大启石牌”,奋起反抗,用砂枪阻击金秀警备区署进入大瑶山,遭国民党军警血醒镇压,枪杀十余人,战斗最激烈的田村被化为灰烬。1942年,金秀警备区署改名为金秀设治局,把大瑶山划分为13乡,委任乡长、村长,实行保甲制度,以治民事,石牌制度实际上被废止
从明初到1940年,在石牌制五六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金秀瑶族曾召开了四次规模较大的石牌大会。第一次是光绪九年(1884年),以金秀村为首的11个茶山瑶村寨与黄元维等人为代表的过山瑶订立了《莫村石牌》。第二次是光绪二十二年(1897年),以金秀四村为首的7个茶山瑶村与23个盘瑶村寨共同制定的有1800人参加的“两瑶大团石牌大会”。第三次是1914年召开“六十村石牌大会”,第四次是1918年召开的“三十六瑶七十二村石牌大会”
那么,大瑶山瑶族石牌律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一、从瑶族石牌律的产生看法律的起源
首先,瑶族的社会生产生活是石牌律产生的源泉。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各种社会文化现象产生的源泉。大瑶山的瑶族在进山之初,由于生产力低下,瑶族先民为了战胜洪水猛兽和其他自然灾害,只能过着父家长大家庭生活,一个父亲带领妻儿老小共同生活,依靠集体的力量与大自然作斗争。因此,当时没有个体家庭私有经济,大家过着共产制的生活,人口不多,矛盾纠纷也少。那时,有习俗,但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