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廪君神话和壮侗语族始祖神话渊源关系考释
廪君神话和壮侗语族始祖神话渊源关系考释[摘要]廪君神话流行在古代的巫地――今天的湖北省西北部竹山县以南及重庆市东北部巫山县-一带,有学者认为廪君的族源属于古代的百濮。早期的百濮包含了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百濮和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百越,本文经过深入考辨,证明廪君的族源属于壮侗语族的百越
[关键词]廪君;壮侗语族;百越;生育神;始祖神
[作者]刘付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原广东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127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XX年成书,是一部包含了上古谱牒(占了大部分篇幅)在内的、内容十分庞杂的古代历史资料汇编,其性质和体裁与《尚书》差不多,大约在五代时期亡佚
南北朝时期南宋的范晔写成《后汉书》,在《巴郡南郡蛮传》中也记录了廪君的史迹,日:“巴郡南郡蛮,本有五姓:巴氏、樊氏,谭氏,相氏、郑氏,皆出于武落钟离山。其山有赤、黑二穴,巴氏子生于赤穴,四姓之子皆生黑穴。未有君长,俱事鬼神。乃共掷剑于石穴,约能中者,奉以为君。巴氏子务相乃独中之,众皆叹。又令各乘土船,约能浮者,当以为君。余姓皆沉,唯务相独浮。,因共立之,是为禀君。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唐朝章怀太子李贤注引《世本》曰:“禀君之先,政出巫诞也。”
四川学者段渝先生根据古代汉语音韵学和《史记“巫诞”即是句禀,其地在巫山山脉的北端,即今鄂西竹山县南。自竹山以南至今重庆市的巫山县,古代皆属巫地。句宜在竹山以南,其东南即是蛮河,即古夷水,正是廪君的先世巫诞的所在。廪君所浮的夷水,原名盐水,由于廪君从古夷水南下而将夷水之名带至此,故改称夷水。古夷水(今蛮河)北至襄阳一带,正是殷周至春秋时代百濮的活动区域。段渝先生说:“由此可见,廪君之先,实为由汉至江之濮。”
段渝先当还援引了徐中舒先生在《巴蜀文化续论》中有关“廪君出自巫蜒,这是关于濮族的传说”的说法
徐中舒先生认为百濮起源于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加入了羌族。百越起源于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起自北方黄土高原,沿着大河河谷而向南向东发展”,龙山文化“起自黄河下游渤海湾地带,环绕泰山山麓分向南北滨海的广大平原发展。”
有关濮人的记载,最早见于《尚书,他们参加了周武王的伐纣会盟。濮人的演变有三说:一说战国以后演变为百越,发展为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各民族。二说百濮与百越是两个不同的族体,元代以后称蒲人,再后发展为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各民族。三说前期之百濮与百越有密切关系,后期即为孟高棉语族各民族
由于百濮的起源尚未论定,可能与壮侗语族或者孟高棉语族有联系,本文将深入考证、具体分辨廪君究竟是属于百越或者百濮?
二、廪君神话中的地名与百越语言的关系
《后汉书巴郡南郡蛮传》李贤引《世本》注曰:“廪君之先,故出巫诞也”。徐中舒先生说:“巴族原来就是水居的民族”,“巫是地名,诞是族名,诞今作蛋。蛋就是水居民族,他们习惯居住在大水两岸,所以《后汉书板椐蛮传》说:阆中有渝水,其人多居水左右”,“嘉陵江古又称渝水,即蜜民所居之地。寅民就是板楣蛮,他们都是廪君之后。”
但是徐中舒先生未能够指出“蛋音水义”的来源,未能够说明“蛋音水义”到底是属于与壮侗语族语言有关的百越?或者是属于与盂高棉语语言有关的百濮?
我认为“蛋”音就是百越语言中“河、池塘”的读音:
布依语:河ta6,池塘tam2
壮语:河ta6,池塘tam2,thum1
“蛋”“蛋人”“蛋家”“蛋民”“蛋户”原来是指岭南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流域的水上居民,宋代周去非说:“以舟为室,视水为陆,浮生江海者,蛋也。”明清之际的广东学者屈大均说:“蛋家本鲸鲵之族”,“诸蛋以艇为家,是日蛋家”,“蛋妇女皆嗜生鱼,能泅。昔时称为龙户者,以其入水辄绣面文身,以象蛟龙之子。行水中三四十里,不遭物害。今止名日獭家,女为獭而男为龙,以其皆非人类也。”
岭南蛋家朝拜的圣地是西江上游的龙母庙,在广东省的德庆县城,每逢农历五月初八的龙母诞辰日,民间举行传统的“龙母诞”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来自广东和广西以及东南亚的香客多达数十万人
南北朝时代的宋朝人沈怀远在《南越志》中最早记载了龙母的事迹,此后的记载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删,清朝屈大均说:“龙母温夫人者,晋康程水人也”,“夫人姓蒲,误作温”,“灵溪一名温水,以夫人姓温故名”,“然温非生龙者也,得大卵而畜之,龙子出有焉。养之以饮食物,龙得长大。”
明代刘应麟在《南汉春秋》中说:“庙旧名博泉神庙,在德庆州东一百里悦城之南。”《藤县志》说:“温姓,或日蒲姓,藤县二十一都管辖的根竹村人。”由于历代行政区域划分,藤县义昌乡二十一都(即岑溪市的糯垌、三堡、波塘等部分地方)在历史上屡有变更,1953年三地的行政区域正式划归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