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金融人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赖伟民).ppt

本土金融人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赖伟民).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土金融人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主讲人:赖伟民 调研发现------金融业者的困惑    在调研中,大多数的金融从业者都感到对自己在企业和行业的地位比较尴尬,这种情绪在金融中高端专业人才尤为明显。在他们的内心里,充满了委屈。烦恼的来源在于对现状、未来的迷茫。     小王是前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学的是国际商务管理。毕业后来到四大国有银行其中的一家。在调研中小王向我们吐露了他的心声: 我已经工作一年多了,一直在某支行营业室做对公业务。说实话,这工作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无非是每天重复的机械性劳动。当初领导说是为我们着想,要多熟悉银行业务,我们对此并没有异议。可是渐渐发现,事情好像并不是这样的。至少给我的感觉是,单位在使用廉价劳动力(头一年试用工资少得可怜)。我来的第二个星期,对公业务教我熟悉业务的老师就调到机关了,于是我在慌乱中匆忙上柜,直到现在。现在,几乎机关里面所有人都知道支行唯一的硕士生在营业部做柜员,而且在没有新接替的人的情况下,不知道要做到何时。真不知道我们这里是怎么了,慢慢熬吧! 推销、保险不得入内 银行员工奖金同吸储挂钩 证券经纪上街练摊揽客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融专业人才难道不过是技工而已? 金融业者是“金领”还是“灰领” 困惑二 金融人才是“奇缺”还是“过剩” 2007年3月,搜狐教育报道:北京,上海,江苏,成都和哈尔滨等省市普遍呈现出金融人才供大于求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各地的人才招聘会和人才交流市场上也已经成为了司空见惯的景象,有些地方还为此发出了此类人才过剩的警示通告。2007年3月10日扬子晚报上一篇关于今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的文章中,仍然将金融专业一道再次列为供大于求的几个专业之一。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2007年6月的一篇文章中认为,对会计和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仍然排在中国人才需求市场的前五位之一。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表示,该所在2007-2008年计划招聘1550名毕业生以及500至700名有经验的人士。德勤(DDT)会计师事务所希望在2007年年底之前招募1500名新员工。毕马威(KPMG)则打算再增聘1000名毕业生和300名高级员工。上述两家事务所年增员幅度都在30%左右。 “上海热线”网2007年4月的一篇文章中称:上海高端金融人才奇缺。文章认为,作为试图将上海打造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的宏大目标,上海大约需要100万左右的金融从业人员,而目前这类人员只有20万,缺口为80万人。 以上看起来似乎矛盾的信息,实际上表明这样一个现实:在目前财会金融领域的就业市场上,具有大专,甚至大学本科以上的文凭,已经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了。 金融人才已经出现严重的结构性矛盾(低端人才过剩,综合性人才、高端人才严重不足)。 我国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需要全面升级 例.A公司偿还债务有无困难 A企业没有偿债能力 按照传统方法评价,A公司是没有偿债能力的。 但事实上,A公司的偿债能力很强。 寻找新的方法 思考 一个企业是否有偿债困难,是否应当举债,不能简单地从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反映资产与负债规模的指标来判断,还应当考虑资产的周转速度、资产的增值能力; 核心是要计算在一定的还债期内,企业所能收回的、能够用来还债的现金是多少? 科学思考偿债能力的方法 能够用来偿还流动负债的资金=期初流动资产*(1+增殖率)周转次数 将其值与企业实际的流动负债值进行比较。 比较得知:A公司偿还债务或增加负债没有风险,B公司偿还债务存在困难。这与传统方法的评价结论完全相反。 启示 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不一定是正确的,司空见惯的事情不一定是有道理的事情 观念需要更新、知识需要升级 本土金融人才需要更新的部分知识 经济学 全球金融市场与工具 财务分析 企业资本运作 权益投资分析 债券价值评估 金融衍生工具分析 投资组合管理 困惑三 本土金融人才是“前途无量”还是“前途无亮” 大批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给我们提供的大量的机会,从此是否我们“前途无量”? 外资金融机构的涌入,对我们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将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加入职业竞争的行列,我们是否会“前途无亮”? 外资金融机构涌入后,竞争会更加激烈,国内金融机构为了应对竞争,势必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马太效应”会更加严重 有人将“前途无量”,也有人会“前途无亮” 众多金融人才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本部分议题 WTO给本土金融人才带来了什么? “十七大”对本土金融人才意味着什么? 今年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