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态循环实例
摘要:本文基于农户调查获得的一手资料,旨在探索影响临桂镇种养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结论有以下几点:生产规模太小、技术不规范,销售方式单一,自然条件限制、村民无能为力,合作基础薄弱、推动力量欠缺;由此,笔者尝试提出几点措施建议:大力发育村级中介组织、改善支农资金利用结构、走种养产业化的路子;最后是调研小结。
关键字:临桂镇 种养业 制约因素 调查
一、临桂镇简介
临桂镇,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有状元之乡、将军之乡、冠军之乡、罗汉果之乡的美誉。目前的临桂镇乃2002年的旧临桂镇与庙岭镇合并而成,全镇面积220平方公里,辖3个社区、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总人口9万多。临桂镇属丘陵地貌,有林地7188.3公顷,森林覆盖率32.9%,亚热带气候,大旱年间及冬季仍难解决部分农村用水问题。有自治区重点扶贫村1个、贫困人口4000余人,占全镇农业人口10%,主要集中在天华、上全、凤凰等半山区村委。农田用水主要依靠青狮潭、金陵等水库及自然降雨。临桂镇紧邻历史文化名城桂林,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发达——距桂林市中心6公里,距两江国际机场仅3公里,321国道、306省道、桂海高速、桂梧高速穿境而过,建设中的湘桂高铁、贵广高铁的交汇镇区。临桂镇是广西区党委、区政府“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战略思路的主战场。
临桂镇还是一个农业大镇。临桂镇农业资源丰富,盛产优质稻谷、韭菜花、优质丰水梨、大果枇杷、夏橙、蜜橘、甘蔗、黑皮冬瓜等特优农产品,是临桂县商品粮、瘦肉型猪以及优良鸡、鸭、鱼、鹅生产大镇。以温氏、利源、桂柳三大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的“公司+农户+基地”模式已经形成,大大推动了该镇的养殖业发展。该镇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143元,是2004年的2倍。临桂镇被评为2005年度桂林市“十佳”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临桂镇工业亦不逊色。娃哈哈、福达、天和药业等全国知名企业已落户该镇多年。乐和、寨江、大雄三大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近4000亩,是该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平台。2008年临桂镇工业生产总值84.5亿元,在200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旅游业占据重要地位。同样,临桂也是如此,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山青水秀,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以及淳厚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的游人。名气较大的有桂林雄森熊虎山庄、李宗仁故居、美国飞虎队遗址、水仙岩、大岩文化遗址和农家休闲等景区。另外,大雄村、朱家村、向东村等20多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在大力推进。
二、临桂镇种养业发展概况
种植业方面,临桂镇已初步形成了6000亩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种植基地,3000亩韭菜花种植基地,3000亩黑皮冬瓜种植基地,500亩的花卉苗木基地,5万盆的盆景培育基地,菇棚200万平方米,密桔2万多亩。以机场路、321国道两侧的高效经济作物示范带辐射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了优质水稻、南方优质梨、大果枇杷、食用菌、花卉苗木、盆景等农业基地,成功引进和培育健旺、缘兴等种植公司,大大加速了该镇种植业发展。另外,水稻作为该镇的主要粮食作物,以一家一户的小农为单位大面积种植。种植较多的还有香芋、马蹄等。
养殖业方面,畜牧水产养殖非常发达,例如鸡鸭鹅猪等家禽养殖和鱼鳖等水产养殖。临桂镇先后引进了桂林广东温氏、利源、桂柳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养殖户5000户,年出笼鸡3000万只、鸭2000万只,带动了临桂镇乃至临桂县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以该模式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已成规模,以温氏、利源、桂柳等养殖公司为龙头带动该镇1/3农户发展规模养殖,年出禽1亿多羽(只)。
由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限制,本调研队伍只选取了该镇的天华村、朱家新村(自然村)、塔山村三个村庄作为调研对象。选取方式为随机抽样。三个村庄之间的差异性较明显,在反映该镇的发展状况方面,具有一定程度的代表性。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我们调查到的这三个村的种植、养殖发展状况。
1、天华村种植、养殖情况
天华村种植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水果主要有蜜桔、夏橙,蔬菜主要有黑皮冬瓜、巴林瓜和辣椒。水稻主要是自给,余下部分销售给来村里的收购商。水果以柑橘、夏橙为主,种植面积2500多亩,年产量200多吨。蜜桔原是政府扶贫计划时给农户免费发放桔苗进行推广种植的,种植面积较广,但政府下发的桔苗不如农户自行购买的效果好,特别是受天气影响较大,蜜桔树长势很好但座果率不高。蜜桔主要销给外来收购商,一般收购价在每斤1-2元之间。04、05那两年南丰蜜桔销售极其走俏,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和东南亚地区,据村民反映近几年大不如从前。例如,有个农户近三年种植的蜜桔面积越来越少,原因在于其亩产不断下降,从08年的亩产700-800斤到09年的200多斤,今年预计的座果率还在下降。蔬菜种植历年给本村村民带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