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文物与历史地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 字,和 当是一地。商代往往在有水的地名前加水旁,如地名函也作涵;地名 又作 ;地名 又作 。 在甲骨文中也用作地名,如: 。在 。 。在三月。 (《合集》36835;黄组) ? 在甲骨卜辞中,人名、地名、国名、族名往往相重。小臣墙刻辞中“伯 ”之“ ”的得名应当与地名 有关。 宋镇豪先生曾统计甲骨金文中的“子某”、“某子”共185名,其中人地同名者占90例(《夏商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85页)。“子某”人地同名的频繁出现也是“伯 ”这种特殊称谓的很好旁证。“伯 ”因为是 族之伯,因而可以以地名来命其私名。“侑伯 于大乙”就是用伯 侑祭大乙。与所引《合集》36481刻辞内容的后半部分相对照,这种解释无疑也是正确的。 ? (六)“州臣”是州地之长 1,州臣能够抓捕俘虏,身份不低。 2,丙午,贞:多臣无疾。 丙午,贞:多妇无疾。(《合集》22258) ? 《合集》22258局部 “妇”在甲骨文中的地位较高,“见于卜辞中的诸妇皆是有地位的贵妇,她们是统治阶层中的重要成员”(《甲骨学一百年》451页)。上辞中,“多臣”能与“多妇”对贞,说明商王对他们像对“多妇”一样重视,其身份定比较显赫。其应当就是多个长官。 3, 呼比臣沚有 三十邑。(《合集》707正) 《合集》707正 “呼”有“令”的意思;“沚”为武丁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沚 ;“比”就是协助。“ ”的意思等同于“伐” 州臣就是州地之长。 (七)结论 1,卜辞“州臣”之“州”是地名。其地在河南沁阳。 2,州臣就是州地之长。 二,说甲骨卜辞中的“伯 ” 小臣墙刻辞 小臣墙刻辞,长6.9,宽3.9厘米,最初为于省吾先生收藏,后转入清华大学。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编号为Y0699,为一级藏品。 该刻辞的摹本最早著录于胡厚宣先生的《甲骨续存》下编915、916片。陈梦家先生后来在《殷虚卜辞综述》里公布了它的照片。再后来,其拓本又被收入《甲骨文合集》36481正、反。2007年《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甲骨卷》印出了清晰的照片和拓本。 ……又(侑)白 ( )于大乙,用 白(伯)印、 于祖乙,用美于祖丁。…… (《合集》36481正;黄组) 又通作侑,指侑祭; 伯印即 族方伯印,印是私名; 指俘自 族的俘虏;美从整个刻辞来看是指危方伯美,美是其私名。上引刻辞后半部分的大意为用 伯印和若干个 族人侑祭祖乙,用危伯美侑祭祖丁。 (一)专家们对于“白 ”的认识 ,多数专家释为《说文》中的麐,解为麟,以为白 就是后世文献中的白麟。如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三种》;刘钊《小臣墙刻辞新释——揭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祥瑞记录;王晖《古文字中“ ”字与麒麟原型考——兼论麒麟圣化为灵兽的原因》。 罗振玉 刘钊 姚孝遂 黄德宽、王蕴智、董莲池 于省吾 王晖 晁福林 (二) 1,将麐解为麟是可以的。《说文》:“麐,牝麒也。从鹿从吝”,段玉裁注:“麐者,麟之或字”;《玉篇·鹿部》谓麐同麟;《尔雅·释兽》:“麐,麕身,牛尾,一角”,陆德明《经典释文》:“麐,本又作麟”。而且,在后来的历史时期里, 也确可与麐同。《说文》谓吝“文声”,则麐与 同;《正字通·鹿部》也谓“ ,同麐”。 2, 然而,在先秦时期,将 释为麐并没有直接的证据。 (1) 伯其父簠铭(《集成》4581;春秋前期)“唯其父 作旅簠”中的 用作人名。 (2) 秦公簋铭(《集成》4315;春秋前期)云:“高引有 ”。 古文献中习见“有庆”这样的成语,如《尚书·吕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诗经·楚茨》“孝孙有庆,报以介福”;《诗经·裳裳者华》“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国语·周语》“有庆未尝不怡”;《孟子·告子下》“俊杰在位,则有庆”。据此,秦公簋中的“有 ”就是“有庆”。 作庆字,并不作麐字。 (3) 节(《集成》12088;战国)有铭“ ”,其义不甚清楚,但 似乎也不是动物的名称。 (4) 上引刻辞的三句句式相同,在后半段内容中,都是用人牲来侑祭祖先,侑祭大乙的“白 ”也应是与之类似的人牲,而不应是动物牺牲。 这些都说明将小臣墙刻辞中的 释为麐是有问题的。 (三) 其实,小臣墙刻辞中的“白 ”就是伯 ,其中白读为伯, 是其私名。而且从甲骨文来看,其得名应当与地名有关。 1, 甲骨文中有一字作“ ”,所从的部首和 字基本相同,只不过一个是上下结构,一个作左右结构。《甲骨文编》将它和 看成一字(孙海波著,中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