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PPT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基本理论及应用研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意义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自然粘结或设置剪力连接件是保证型钢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中型钢与混凝土整体共同工作的基础,正是由于型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型钢才能与混凝土共同工作、共同承担荷载,组合成为一种真正的“组合”结构(图1.1)。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未设置剪力连接件的构件,在荷载约达到极限荷载的80%前,型钢与混凝土基本上能共同工作,在80%极限荷载以后,二者间有较大的相对滑移产生,变形不能协调一致。在实际工程中加设剪力连接件会加大现场施工工作量、增加现场施工工期、提高工程造价。因此,合理的确定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在设计中主要考虑型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作用,采取合理的设计计算理论,减少(或尽量避免)剪力连接件的设置,显然会大大简化施工并减小施工费用并极大地缩短现场施工工期,在经济上定将取得显而易见的效益。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的基本概念 平均粘结强度 在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推出试验研究中,一般取外加荷载在型钢混凝土连接面总表面积上的平均值为粘结应力,对应的取外加荷载达到极限荷载时的粘结应力为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由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型钢混凝土的实际粘结应力沿型钢埋置长度方向是变化的,因此,此粘结强度实际为沿型钢埋置长度上型钢混凝土的平均粘结强度,在工程中,一般以此强度作为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 局部最大粘结强度 一般取局部的最大粘结应力值为局部最大粘结强度,这主要是作为粘结裂缝开展的控制条件,可用于计算粘结破坏的开裂荷载[104]。 残余粘结强度 型钢混凝土结构中的粘结强度在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化学胶结力完全丧失后,只有摩擦阻力和机械咬合力作贡献,粘结强度保持一定的残余值,并不随粘结滑移的发展而降低,习惯上称此粘结强度为残余粘结强度。 粘结滑移本构关系 型钢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在受力后,由于粘结内裂缝以及混凝土劈裂裂缝的存在,在型钢混凝土的连接面区域内,应力应变状态非常复杂。为便于分析,一般都将型钢周围的这一具有特殊力学性质的混凝土层(滑移层)的变形归为型钢混凝土连接面上的相对滑移,并根据粘结应力和粘结滑移的对应关系,建立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粘结应力是指型钢表面剪应力,滑移为型钢与连接面上对应位置混凝土的相对位错。 钢板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 日本的坪井善勝、若林実在1950年为了配合日本规范《钢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标准及解说》的编制,采用钢板拉拔试验对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进行了研究。在试验中考虑了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和纵向钢筋数量等四个因素,得出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较低的结论,并建议在规范中不考虑型钢混凝土的粘结作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李红进行了四组钢板拉拔梁式试件的试验,试验考虑了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和纵向配钢率四个因素对粘结强度的影响。通过试验结果的统计回归,提出了型钢混凝土的平均粘结强度、极限粘结强度和残余粘结强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对比计算,得出钢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较小,相当于光圆钢筋60%和螺纹钢筋的30%的结论。 型钢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 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研究试验主要有两种类型:推出试验(Push-out test)(图1.2a)和短柱试验(Short-column test)(图1.2b)。 Roeder1984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1)Roeder根据对Bryson and Mathey 和Hawkins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用 本人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提出型钢混凝土粘结主要由翼缘与混凝土的粘结贡 献的假定,而腹板对型钢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几乎不作贡献,可以忽略。 (2)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在不同的锚固深度处的分布不是相同 的,而是呈指数分布,随着荷载的逐步增加,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逐渐增大, 而且在型钢混凝土连接面上出现粘结裂缝并逐渐向自由端扩张。 (3)根据试验结果,得出按翼缘与混凝土接触面积平均的局部最大粘结应力随混凝 土圆柱体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并得出相应的粘结应力公式 (4)为了考察型钢混凝土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粘结滑移性能,Roeder还对两个 自由端已经发生滑移的试件进行了重复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已经发生的 滑移对重复加载后的试件的粘结应力分布规律影响很大,重复加载的粘结强度 比首次加载时所达到的粘结强度要降低(28~45)%。 郑州工学院孙国良[105]为了考察型钢混凝土柱端部轴力的传递性能,进行了一批 推出试验,在试验中主要考察了栓钉、配箍率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型钢混凝 土粘结强度的影响。并从混凝土保护层开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