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织物——绞缬与夹缬.ppt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织物——绞缬与夹缬.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丝绸之路上的古代织物——绞缬与夹缬

——绞缬与夹缬 丝绸之路 绞缬与夹缬背景资料 绞缬与夹缬图片 西域是古老的“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希腊文明以及罗马文明相互交孰之地。作为文化物质载体的织物,沿丝绸之路途经西域源源不断地流传异域,使中西方之间相互交流,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所谓“ 缬” , 意即斑斓之色彩, 亦泛指染色显花的织物。纹缬与夹撷、蜡缬同属防染显花, 古代合称为“ 三缬”。 绞缬,又称“撮缬”、“撮晕缬”,民间通常称“撮花”。是我国古代纺织品的一种“防染法”染花工艺,也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一切经音义》“以丝缚缯,染之,解丝成文曰缬也。”它依据一定的花纹图案,用针和线将织物缝成一定形状,或直接用线捆扎,然后抽紧扎牢,使织物皱拢重叠,染色时折叠处不易上染,而未扎结处则容易着色,从而形成别有风味的晕色效果。   东晋时,此种工艺已在民间流传。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鹿胎紫缬”和“鱼子缬”图案。隋唐时期,绞缬更是风靡一时,史料记载的绞缬名称就有“大撮晕缬、玛瑙缬、醉眼缬、方胜缬、团宫缬”等。在新疆阿斯塔那墓出土的绞缬织物上的针眼和折皱至今仍依稀可见,显示了唐代高超的绞缬技术。北宋初,绞缬工艺仍然盛行。但在宋仁天圣年间,惟有兵士方可穿戴缬类服装,民间禁止使用缬类制品,这项规定直到南宋时期才被废除。  夹缬做为最古老的一种印染艺术,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隋炀帝曾令工匠们印染五彩夹缬花罗裙,赏赐给宫女和百官妻女,唐朝时期,夹缬色彩斑斓,极为盛行,官兵的军服也用夹缬来做标识,唐代诗人们也留下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醉缬抛红网,单罗挂绿蒙的诗句,夹缬艺术到了唐代非常的盛行,(敦煌莫高窟彩塑菩萨身上穿的多是夹缬织物),《唐语林》引《因语录》云:玄宗时柳婕妤有才学,上甚重之。 到了宋代,朝廷指定复色夹缬为宫室专用,二度禁令民间流通,夹缬被迫趋向单色.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 在汉代,随着丝路正式开通,我国织物向西传播日益增多 。甘肃、新疆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加之气候干燥有利于地下文物保存,因此,考古发掘的织物其数量多、品类繁,因此,国内的织物图片资料的选择以甘肃和新疆两地为主的丝绸之路的各地。 绞缬织物 营盘出土的绞缬绢 吐鲁番出土的网纹绞缬以及缝绞方法 正仓院藏球路纹绞缬 吐鲁番出土朵花缬 吐鲁番出土红花绿叶夹缬绢 庆州出土云雁纹夹缬绢 夹缬绢缘百衲织物 对鸟衔枝夹缬绢图案复原 小结: 1、从织物工艺看,西域出土的古代染缬织物基本上反映了我国染缬艺术的发展慨况。 2、从文化交流看,西域出土的古代染缬织物是中外纺织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价值。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