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诗经·魏风》特色.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诗经·魏风》特色.pdf

2007年 12月 太原大学学报 第8卷第4期总第 32期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Vo1.8No.4 SumNo.32 文章编号:1671—5977(2007)04—0026—03 解读《诗经·魏风》特色 谷 毓 (沈阳师范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诗经》十五国风中,魏风以其刺诗多美诗少、浓郁的“山林文化”特色、着重表现平民生活等特点 而独树一帜,它也是魏人精神的生动写照。 关键词:《诗经-魏风》;刺多美少;山林文化;魏人精神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由 统治者既要扩张军备,延伸势力范围,又不肯克 于其十五国风产生的年代不同,地域迥异,所以 制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以致社会动荡,政治黑 各具韵味,特色鲜明。今暂以《魏风》为例,浅析 暗。特别是周平王东迁以后,完全失去了对诸侯 其独特之处。 国的控战争频繁,赋税、徭役沉重,各国之间以强 魏风之“魏”,并非三家分晋之后的魏,而是 凌弱,以众暴寡,给人民生活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早在西周初年已受封立国的魏国。清人陈奂云: 在这样的历史转型时期,贫苦的劳动人民眼里见 “魏在商为芮国地,与虞争田,质成于文王。至武 到的都是时局动荡留下的创痍,心里充满的都是 王克商,封姬姓之国,改号日魏。”_1 J关于魏国的 对统治者的抱怨憎恨,口中唱出的必然是讽刺时 地理位置,郑玄《毛诗谱》载:“魏者,虞舜夏禹所 代、讽刺政治、讽刺统治者的挖苦、质问之歌!这 都之地。”[0]朱熹《诗集传》也说:“魏,国名。本 与其它风是不同的。如二《南》中部分诗篇创作 舜、禹故都。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 年代恰逢文、武、周公盛世,那时劳动人民心境是 西,南枕河曲,北涉汾水。” J依《毛诗谱》、《诗集 愉悦的,其流露出来的自然是赞美诗。2.刺多美 传》来看,魏国位置应在今山西省运城地区芮城 少与魏国地理位置有关。古魏国受封时就是小 县境。《魏风》共计7篇,皆无史实可考。但以其 国,西接秦壤,北邻晋国。春秋初年,秦国领土向 诗作内容为切入点,结合当时的社会历史情况, 东扩张,占领了西周王畿故地。可以想见,魏时 我们不难窥测《魏风》异于它风、卓尔不群之处。 常受到秦、晋的侵夺,食不饱、穿不暖,内受本国 《魏风》多刺诗。在《魏风》7首诗中,直接刺 剥削,外受敌国侵略,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境地 时、刺世、刺政的诗就占了3首,即《葛屦》、《伐 让劳动人民只能以诗泄愤。“饥者歌其食,劳者 檀》和《硕鼠》;间接讽刺的诗有2首,即《汾沮洳》 歌其事”,现实致使劳动人民只能唱刺世歌!另 和《陟岵》。从数量这个角度来说,讽刺诗在《魏 外,魏国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地貌类型 风》中占71%,而美诗则只有一首赞美劳动人民 复杂多样,山多川少,土地质量较差,水热资源不 的《十亩之间》。《魏风》的刺诗在整部《诗经》中 协调,非常不利于耕种,因而可说是地瘠民贫、物 也是很有特色的,如《伐檀》、《硕鼠》这对姊妹篇 产匮乏。朱熹《诗集传》载:“其地狭隘,而民贫俗 历来被列为刺诗的典范。 俭。”[3]先天的自然条件已难于耕种,又加之社会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魏风》中刺诗如此之多 历史因素,劳动人民就必然只会唱刺诗了。3.刺 呢?依愚之见,应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来考察。 多美少,政策使然。以《伐檀》、《硕鼠》为例。王 从客观来看,1.刺多美少是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 符《潜夫论》载:“履亩税而《硕鼠》。”桓宽《盐铁 响。西周后期,东周初期,奴隶制已趋于瓦解。 论》也载:“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 收稿日期:2007.06—26 作者简介:谷 毓(1982一),女,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2005级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古典文献。 · 26 · 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 的缝衣生活“要之{棘之”,而女奴不正是千千万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