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歌鉴赏(一)
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10题。
琴茶
白居易
兀兀①奇形群动内,陶陶②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梦,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③,茶中故旧是蒙山④。
穷通行止常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注]兀兀:性格高标而不和于俗。②陶陶:和乐貌。③渌水:琴曲名。④蒙山:茶名。即蒙山茶。
8.诗中描写了诗人辞官后的“琴”“茶”生活,但全诗却表现出矛盾的思想,请对全诗的矛盾思想感情做简要分析。(3分)
?
采桑子???? ?欧阳修
十年前是尊前客,月白风清。忧患凋零,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9.上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刻画出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
10.有人评说此词流于颓唐,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3分)
?
10.不同意。“鬓华虽改心无改”,虽然久经人世沧桑,但那颗充满活力的心,却还似从前一样。?“试把金觥”,一个“把”字,更显其豪迈气概。
古代诗歌鉴赏(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清人陈熙晋说:“临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沦,始以负疏被愆,继因草檄亡命。”这四句话大致概括了骆宾王的一生。请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样的典故?有何作用?
答:
古代诗歌阅读(6 分)
答:本诗运用了荆轲刺秦王的典故(1分)(步骤一:典故出处),借古讽今(借咏史以喻今)(1分)(步骤二:典故作用),表达了诗人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为下文抒发抑郁难申的悲痛之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4分)(步骤三:运用效果)
附:《于易水送别》鉴赏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7约684) 字观光,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人。唐初诗人,与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诗歌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那年冬天,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这首诗又名,是骆宾王的佳作之一。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黑龙江中职毕业生对口升学高职院校招生模拟考试数学试卷.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1(含答案) .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2(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4(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5(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3(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6(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7(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8(含答案).doc
- 2014黑龙江对口单招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考试试题09(含答案).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作文(J4).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作文(一).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名篇名句(一).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拓展(A1).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知识(B1).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知识(B3).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知识(B2).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知识(E1).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知识(E2).doc
- 2015中职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测试题:基础知识(E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