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先秦道家政治思想史探究.pptVIP

  1.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业讨论辅导 ?怎样理解老子提出的“道”这一概念的含义  和政治特点? ?老子政治思想的主旨是什么? 参考资料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简体横排版,“本论”部分第八、九章。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一编第五章。 ?刘泽华:《先秦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七章。 ?刘泽华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南开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五章。《中国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七章。 ?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一章第五节。 ?经典原著:《老子》(《道德经》) 第二章 先秦道家政治思想 第二节 庄子政治思想史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 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蹠、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汙我。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老子韩非列传) ……他对佛教的冲击,尤其是对于禅宗的影响,即非常巨大。他也是中国山水画与诗歌创作灵感的一个主要源泉。身为道家之一分子,他的哲学对古代与中古儒家之转化为新儒家,大有扶持之功,朱熹自己的哲学思想即属于新儒家。此外,他P164反抗传统主义以及习俗的标准、他诗意的神秘主义、他精巧的个人主义、他对于人性的洞见,以及他对于万物的辽阔视野等,都是中国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泉源。(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第二节 庄子政治思想 一、自然人性论:(刘书P386) 1,人的形神所固有的“仪则”“泰初有無,無有無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末形。物得以生,謂之德;未形者有分,且然無間,謂之命;留動而生物,物成生理,谓之形;形體保神,各有儀則,謂之性。”(天地) 2,天生的本质本能。“性者,生之質也。性之動,謂之為;為之偽,謂之失。”(庚桑楚) “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骈拇》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秋水》 3.无心计的纯自然状态。 且夫失性有五:一曰五色亂目,使目不明;二曰五聲亂耳,使耳不聰;三曰五臭熏鼻,困惾(zōng,塞,壅塞)中顙;四曰五味濁口,使口厲爽;五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此五者,皆生之害也。而楊、墨乃始離跂(qí足多指也)以為得,非吾所謂得也。夫得者困,可以為得乎?(天地) 4.反性归朴之天放生活。 《庄子》认为,只有取消心计,禁绝一切欲望,摆脱一切社会关系,使人保持纯自然状态,和自然融为一体,才是最完整地保存了人性。 彼民有常性, 織而衣,耕而食,是謂同德;一而不黨,命曰天放。故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視顛顛。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係羈而游,鳥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素樸。素樸而民性得矣。及至聖人,蹩躠(bié xiè?用心力)為仁,踶跂(zhì qí 勉力貌)為義, 而天下始疑矣。澶(dàn 放纵)漫為樂,摘辟為禮,而天下始分矣。故純樸不殘,孰為犧牲!白玉不毀,孰為珪璋!至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五色不亂,孰為文采!五聲不亂,孰應六律! “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当为‘止’)此矣。” 《马蹄》 人性自然和回到自然中去,是《庄子》对人的基本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之蔽在于排斥人的社会性。 然而就其强调人的自然性这一点而论,在人类自我认识史上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庄子》强调人的自然本质,又为批判和揭露当时被人们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许多社会准则与传统,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道论 (1)庄子对老子“道论”的继承与发展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大宗师》) “道”无所不在: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