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水力学作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水力学作业

课程名称:工程水力学 我国目前高坝泄洪消能设计的主要形式 1. 引言 泄洪消能是高坝建设中非常突出的关键性技术问题,根据实际工程资料统计,其造价约为总造价的40%到50%,因此合理的选择泄水建筑物的型式及消能设施是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安全与经济的重要问题。目前常用的消能形式大概可概括为:底流消能、戽流消能、挑流消能、坝顶跌流水垫塘消能、大差动对冲消能、窄缝挑流消能、宽尾墩底流消能、压力洞内消能、分流墩底流消能、台阶式坝面消能以及一些组合式消能工。 2. 国内外主要的消能工形式介绍 2.1挑流式消能工 挑流式消能工是在泄水建筑物的末端采用鼻坎将泻出的高速水流导向离建筑物较远的下游位置,使水流的能量在下游水垫和空中消能。由于挑流式消能工一般不需要在下游河床修建保护工程,因而工程量小,节省投资;同时设计施工简便,运行也可靠,因此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1关于挑流式消能工的挑距问题 实践表明,无论是挑坎末端到下游水面的水平射距还是到最大冲深点的水平射距,按照抛射体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都存在一定差异,其原因一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抛射体理论假定挑坎的流速分布是均匀的,而实际上水舌并非一个质点,其垂直分布也并非均匀。其次,坝面流速系数φ对射距的影响较大,而影响φ的因素很多,目前还难以由理论求解,只能凭经验选定。再次,坎唇高度(即反弧段最低点到挑坎顶的高度)是否足以使水流按照要求转向挑出,对射距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挑流水舌在下游水垫内的淹没射流扩散规律比较复杂,目前还没有准确的计算方法可循。鉴于上述的特点,为了尽可能获得接近实际的射距计算公式,国内外许多学者从经验方法入手,提出来一些估算式如下: 当下游水位与坎顶高程相同或者接近的情况下,θ为45度时射距最大,这是符合抛射理论的,同时低挑坎选择较大挑角就是这个原因。而当下游水位与坎顶高程相差较大的情况下,最优挑角的选定与相对坎高及流速系数或挑流系数有关,有些研究[1]试验认为考虑了射距与冲坑深度两因素后,最优挑角为10度到15度,并认为小挑角不仅对工程的结构设计有利,而且可减少鼻坎处的起挑流量;还有一些研究[2]通过优选法确定连续挑坎的最优挑角为14度到17度,因此关于最优挑角的问题,还应进一步考虑功能多因素进行深入研究。 2.1.2反弧段水流坦化与流速系数突然降低的条件 对于具有挑流鼻坎的溢流坝,当来流与反弧段体形配合不当时,就会出现反弧段最低点水深突然增大,而流速系数降低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流线坦化。对于反弧段的水流流线,除重作用影响外,离心力效应还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反弧半径的影响就不宜忽略。基于上述分析,有学者根据大量试验资料建议挑流鼻坎最低点水深突然增大,流速系数突然降低的临界条件为R=3.771q/,式中Z为挑坎以上水头 2.1.3反弧半径R 对挑流鼻坎的临界反弧半径研究,通过对反弧段水力特性的分析表明,当反弧半径减小到某一临界值时,反弧水深突然加大,流速系数突然减小。对于高坝挑流鼻坎反弧半径的临界条件,大多数研究的结论是一致的,一般R/H≥4~5,而对于低水头泄水构筑物,已有研究表明,不能用上述临界条件限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计算反弧半径的方法一般按照大量资料建议选R/H=0.225Fr2 2.1.4空气阻力对于射距的影响问题 根据自由抛射体理论推导出来的射距公式并未计入水舌在空气中的掺气及空气阻力对射距的影响。而实际上这种影响是很明显的,并使水舌的运动轨迹偏离抛物线。空气阻力对挑距的影响,在计算中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在抛射体公式中引入空气阻力系数,而另一种则是设法获得理论挑距和实测资料之比,从而得到修正系数。研究还表明,当挑坎挑角增大时,挑流的历程增加,空气对水舌的阻力也增加,从而使射距减少,这个转折点约发生在θ为35度时,也就是说此时的掺气水流的水平射距最远。 2.1.5挑流的冲刷机理 由于水舌在空中抛射过程中所消杀的能量不过是水流总能量的10%~20%,在除去建筑物段的能量损失和尾水余能,约有60~80%的水流总能量需由下游水垫消杀,这就对下游水垫岩基造成较大的冲刷,基于力学分析,研究岩基破坏的学者认为,岩基受到高速射流冲击时,引起震撼,强烈的脉动水流压入岩基缝隙内造成强大的脉动压力以致岩块与周围岩体之间的胶结力和咬合力降低,岩块晃动,造成缝隙间的磨损,缝隙扩大,由于岩块表面的流速较大,其时均压强低于缝隙内的动水压强,表面和底部脉动压力的相位也不尽相同。因此岩块将承受相当大的瞬时上举力。当上举力大于岩块自重与周围岩体间的咬合力时,岩块即被拔出并被旋滚掀起。大部分岩块在运动过程中碰撞破碎并被冲至下游,一些仅靠水流流速无法带走的大岩块则停留在冲刷坑中,有的学者将此过程分为“解体”(破坏岩基的整体性)、“拔出”(岩块脱离岩床)、和“搬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