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室内外综合疏散系统.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园室内外综合疏散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 目 校园室内外一体化疏散研究 学 院 测绘工程学院 专 业 地理信息科学 班  级 0624111 学  号 学生姓名 李琦 指导教师 牛磊 开题日期 《校园室内外一体化疏散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学校教学楼和公寓都是人员集中的场所,由于建筑空间有限,且人数众多,一旦发生险情,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分析近年来发生的拥挤踩踏伤亡事故和火灾等事故发现,事发后能否进行及时有效的安全疏散是进行救援的重中之重。因此,对教学楼和公寓内人员疏散进行研究,制定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预案是非常必要的。在灾难发生之时,建筑物内的人员是否能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是有关人身安全保障的大问题。对于一个特定的建筑物,管理人员最关心建筑物内所有的人全部撤离完毕所用时间,以便于安排建筑物的出口以及撤离方案。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反复的实际演习来解决。但多次反复的演习实际上是不可能的,理想的办法是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得到。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专长于管理及应用空间数据,而复杂建筑群内和室内的疏散路线具有的空间特质。因此,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于复杂建筑群环境和室内环境具有可行性。但是制定应急疏散方案的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建模空间,所建模型应能够正确表达室内外空间关系、拓扑关系、室内空间的层次及归属关系并且支持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此外,目前在建筑物内部通常将标注出大致疏散方向的室内平面图张贴于醒目处,在部分道路旁、公共场所中则设立告示牌指引应急避难场所位置,这种静态的路线规划和指引对了解周围环境的人员或者在受影响人数较少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帮助。若受影响人员数量较多,需要大规模撤离人员时,疏散过程的引导组织就变得异常困难。大量的疏散流在有限地时间和空间内产生,很容易引发拥挤、导致冲突、并延长撤离时间。甚至可能因人群过度拥挤、疏散距离较长,造成群死群伤的探踏事故。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对象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为此次建模及分析提供主要理论和技术支撑。 通过模拟多种疏散影响因素的分析,寻找到建筑中疏散问题所在,以及寻找可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以及建筑安全管理改进的方法,解决疏散存在的瓶颈问题等,对建筑相关的安全管理提出改进建议。从而做到努力提高突发情况下人群疏散水平,更好的实现人员迅速离开突发事件现场,减少建筑内人员伤亡,受困人群数量和财产损失,提高逃生疏散出逃生的效率,进而更好的保证人群生命和财产安全,降低人员受困情况及其他损失程度,降低突发事件影响以及破坏程度的目的。 人员时,疏散过程的引导组织就变得异常困难。大量的疏散流在有限地时间和空 间内产生,很容易引发拥挤、导致冲突、并延长撤离时间。甚至可能因人群过度 拥挤、疏散距离较长,造成群死群伤的探踏事故。由于地理信息系统在空间对象 处理和分析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为此次建模及分析提供主要理论和技术支撑。针 对道路网络,建筑内部己展开许多研究,但对室内外一体化空间研究却是鲜有, 本文称室内外一体化空间网络为多网络,道路网络或建筑内部网络为单网络。正 在此背景下,本文拟通过优化已有的单出口单网络疏散算法以解决室内外一体化 空间中人群多出口应急疏散问题。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人群的运动行为和疏散规律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早,己经大约 40 余年,而且 已取得一些成果。1997 年,Eric 根据动力学理论提出人群的运动模型,模型中每个疏散个体疏散运动都被看作是的人群模拟粒子疏散运动,核心是研究疏散人员的运动受外力情况,人员的疏散速度由此决定,逃生人员疏散规律也在模型中被模拟研究分析出来,对特殊情况的速度也进行了验算,比如经过安全门和较小空间的速度计算,以及统计出了受伤人员数量,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Sanjay Melkote(1998)等人在设施定位和运输网络设计综合模型文章中提出了优化设施定位和运输网络模型,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增加设备的花费比改变网络结构花费低,此模型的优越性也在一些区域规划、分配、加强管理和其他领域得以体现。1998 年,Brogan 和 Hodgins 也根据动力学原理研究出了群体运动模型,模型较为适用于一些体育活动。2001年,Yohei Murakami 创建了人群运动仿真系统,为人群运动的仿真做出了卓越贡献。2005年,Tajima 等分析了人员疏散受建筑影响因素的作用。结合使用人群运动模型也取得了很好成效。之后 Dirk Helbing 提出一种主动行人模型,研究总结出了拥挤和堵塞是疏散者彼此作用。而且研究出了应急情况下人群逃生模型,考虑应急状况的逃生模型为相应应急管理提供了参考。Soraia 等提出了一种模型,他把疏散群体分为个人、团队和人群三个部分,关注组检测和分类的方法。在每一帧使用每个个体的现场位置的 Voronoi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