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伽马测井
①受孔隙度影响小,对孔隙流体的类型不敏感; (3)用Pe或U参数识别岩性 用Pe或U参数识别岩性的优点: ②能将主要储集层的岩性区别开,砂岩、石灰岩和白云岩差别明显; ③可识别粘土岩的类型,若与自然伽马能谱结合效果更好; ④对重矿物敏感,可识别重矿物含量高的地层,但要注意重晶石钻井液的影响。 ⑤可识别煤层,煤层的Pe或U参数都非常低。 表 孔隙流体对岩性参数的影响 菱 铁 矿 Pe 显 示 菱铁矿层的密度高,同时Pe值特别高; 矿物 孔隙度 孔隙流体 ρb ρe Pe U 石英 Φ=0 2.65 2.65 1.81 4.79 Φ=35% 淡水 2.073 2.073 1.54 3.254 Φ=35% 气 1.92 1.92 1.66 3.12 方解石 Φ=0 2.71 2.71 5.08 13.77 Φ=35% 淡水 2.112 2.112 4.24 9.10 Φ=35% 气 1.762 1.762 4.10 8.96 白云石 Φ=0 2.87 2.86 3.14 9.00 Φ=35% 淡水 2.216 2.216 2.70 5.99 Φ=35% 气 1.866 1.866 2.95 5.86 图3—75 Pe和ρb的交会图 右图为Pe与ρb交会图。对岩性复杂的井剖面,通常要根据自然伽马测井、散射伽马测井和中子测井资料,用综合分析的方法排除地球物理方法的多解性,以便更准确地划分岩性。 (4)Pe或U参数与ρb结合识别岩性 2.求储集层孔隙度 (1)纯地层的孔隙度 已知纯地层的密度ρb是由下式确定的: 式中ρma—岩石骨架密度;ρf—孔隙流体密度;φ—孔隙度。 由此得孔隙度为: 对于通常地层,密度ρb可直接用测井密度ρlog代替。计算得到的孔隙度称为“密度孔隙度”,并用φD表示。 孔隙度为零的纯石英砂岩,密度为2.65g/cm3,按上式计算得: (2)地层的“石灰岩孔隙度” 测井仪器是以饱含淡水的石灰岩为标准刻度的,即骨架密度ρma=2.71g/cm3。当岩性或流体性质与刻度条件不同时,测井给出的孔隙度曲线值就与地层孔隙度不同。用饱含淡水的纯石灰岩刻度并由下式给出的孔隙度叫地层的“石灰岩孔隙度”。 其石灰岩孔隙度为0.035,可见: 砂岩的“石灰岩密度孔隙度”总是大于它的真孔隙度。 总之,散射伽马测井把一切密度小于2.71g/cm3的地层都看成是孔隙性地层,因而在求孔隙度时必须首先确定岩性。 真孔隙度为零的纯白云岩,其“石灰岩孔隙度”为: 白云岩的最小石灰岩孔隙度小于零,可见: 白云岩的“石灰岩密度孔隙度”总是小于它的真孔隙度。 粘土岩的密度比上述几种岩石骨架密度小,泥岩、页岩的密度孔隙度通常比储集层大。储集层中的泥质含量能使密度孔隙度增大。 由于标准刻度条件规定流体密度ρf=1g/cm3,在仪器探测范围内(小于15cm),孔隙流体密度若偏离这一标准值就会产生附加孔隙度。钻井液滤液的密度一般在稍大于1.Og/cm3和稍小于1.1g/cm3之间,但有些特殊钻井液可超出这一范围。对气层,若用普通钻井液钻井,因有滤液侵入,故在靠近井壁的地层孔隙空间中混合液的密度仍接近于1g/cm3;但若用低失水钻井液钻井,特别是使用了暂堵剂时,在近井壁区就会有大量的残留天然气,混合流体的视密度仅有0.3~O.7g/cm3,密度孔隙度将明显偏大。 (3)孔隙流体的附加孔隙度 视石灰岩密度孔隙度与地层岩性的关系(水层) 实测的pe曲线图 3.其他用途 (1)求泥质含量和识别粘土矿物 设岩石骨架、泥质和孔隙流体的U参数分别为Uma、Ush和Uf,则地层的U参数为: 式中 φ—孔隙度; Vsh—泥质体积含量。 由此得到: 利用U=ρePe的关系,也可用Pe估算泥质含量。 当岩石骨架中有放射性矿物时,用自然伽马求泥质含量会遇到困难,借用U或Pe可作为一种替代方法。 考虑到Ufφ很小,故可得: 煤: Pe=0.18 蒙脱石: Pe=2.04-2.3 高岭石: Pe=1.83-1.84 按定义,波阻抗为密度和波传播速度的乘积,由波阻抗可求得反射系数,是合成地震记录的基本参数。 随上覆岩层的增加,泥岩受到的压力增加,密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正常压力梯度的背景上,密度异常带即为压力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