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案例分析:谷歌如何应用SDN技术.docx
案例分析:谷歌如何應用SDN技術 Google使用OpenFlow技術來部署自己的資料中心網路的傳說由來以久,但是一直沒機會看到資料介紹相關的情況,今天終於看到了一個 google的PPT文檔,介紹它的部署情況,不算太詳細,但已經足以透露不少資訊了。 閒來無事,分析一下,這個文檔透露了以下資訊:Google的OpenFlow目前看起來僅僅用於WAN網路,包括面向Internet和他們的不同資料中心之間的網路,貌似還沒涉及到一個資料中心內部的網路。我覺得這是很明智的,內部的更複雜,可以一步一步來。Google所用的OpenFlow交換器是訂製的交換器,這些交換器所用的晶片都是商業ASIC,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轉發面的實現並不是使用標準的OpenFlow Spec的方式,而是TTP的方式,即向上提供OpenFlow標準介面,但是晶片轉發面並不是用標準的OpenFlow流表,而是組合使用傳統表項 (Mac, IP, ACL等)包裝出OpenFlow flow來,估計做了不少擴展。Google這個網路架構是標準的SDN的架構,使用集中化controller,controller之上運行了很多 application,包括一些標準網路通訊協定,他們明確提到的包括OSFP, BGP, ISIS,這些路由式通訊協定都來自於開源的quagga協定(也就是商業協定ZebOS的前身,現在仍在維護中)。Google在這個事情上展現出了其強大的軟體實力,他們用軟體類比了完整的資料中心網路,可以類比任意拓撲,並且也模擬了交換器和交換晶片,用於類比網路測試,同時完成了複雜的應用程式和控制器來控制網路。交換器還支援Hitless upgrade,也就是說線上升級軟體,應該說Google的網路模型別人也能模仿,但是這種強大的軟體實力就不是別人輕易能模仿的了的,BTW他們的交換器的OS是Linux。他們的部署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10年春天完成的,把OpenFlow交換器引入到網路裡面,但是這個時候OpenFlow交換器對同網路中的其它非OpenFlow設備表項的就像是傳統交換器一樣,只是網路通訊協定都是在controller上完成的,外部行為來看表現的仍然像傳統網路。第二階段是到2011年中完成,這個階段引入更多流量到OpenFlow網路中,並且開始引入SDN管理,讓網路開始向SDN網路演變。第三個階段在 2012年初完成,整個WAN backbone網路完全切換到了OpenFlow網路,引入了Traffic Engineering,完全靠OpenFlow來規劃流量路徑,對網路流量進行極大的優化。看的出來,他們使用OpenFlow,最主要做的事情就是Traffice Engineering,優化轉發路徑,其它的相對次要。他們目前已經看到該網路帶來的一些好處包括:網路頻寬利用率大大提高,網路更穩定,管理簡化了,Cost降低了,其它好處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但是他們認為OpenFlow的部分潛在機會機已經得到驗證和肯定,包括對整個網路的視圖可以看得很清楚,可以更好地來做Traffice Engineering從而更好的進行流量管控和規劃,更好的路由規劃,能夠清楚地瞭解網路裡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包括monitering, alert。他們也總結除了OpenFlow仍然需要提高改進的地方,包括OF協議仍然不成熟,Master的選舉和 Control plane的責任劃分仍有很多挑戰,對於大型網路flow的programming會速度比較慢,到底哪些功能要留在交換器上哪些要移走還沒有一個很科學的劃分,但是他們認為,這些問題都是可以克服的。最後他們得出了幾個結論:OpenFlow is ready for real-world use. SDN is ready for real-world use. Google的資料中心WAN網路已經成功地基於OpenFlow搭建起來了。 總的看來,Google的報告對SDN和OpenFlow是正面的,積極向上的,用經濟術語來說,是重大利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