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课程标准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关于 .doc

第三节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课程标准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关于 .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课程标准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关于

第三节 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课程标准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 重点难点 1.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重点)2.康有为、梁启超思想转变的历史条件和思想基础,正确评价其思想转变的意义。(难点) 康有为的民主思想 1.思想特点 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附会中国传统学说,重新解释历史发展。 2.思想主张 (1)提出人类社会要经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据乱世”即君主专制时代,“升平世”即君主立宪时代,“太平世”即民主共和时代。 (2)主张学习西方,利用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自由平等思想作为变法的理论武器,抨击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3.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 4.康有为的活动 (1)多次上书光绪帝,反复强调变法的重要性。 (2)在北京、上海兴办报纸、创立学会、开办学堂,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3)从1898年6月到9月进行“百日维新”活动。 5.思想转变 (1)戊戌变法失败后,他认为清政府的“预备立宪”就是实现民主政治、君民同治。 (2)辛亥革命失败后,康有为反对民主共和体制,主张虚君共和。 (3)其思想始终在改良主义道路上徘徊。 梁启超的民主思想 1.思想主张 (1)激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称历代的专制君主是“民贼”。 (2)极力倡导“民权论”,提出“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2.代表作 《变法通议》在当时知识界引起极大的反响。 3.活动 (1)戊戌变法失败后,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君主立宪,抨击清政府的顽固守旧势力。 (2)1902年,在日本创办《新民丛报》,发表了《新民说》等一系列文章,提出“道德革命”的主题。 (3)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在日本成立政闻社,进行立宪的宣传鼓动工作。 4.思想飞跃 (1)辛亥革命后,梁启超与时俱进,拥护民主共和。 (2)1915年袁世凯称帝,拉拢梁启超,但梁启超不为所动,并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明确反对帝制。 (3)梁启超策动和支持蔡锷起兵反对袁世凯,坚决拥护民主共和制。 对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的认识 1.历史条件 (1)物质、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 (2)形势需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发起新的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 (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 (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 2.评价 (1)积极方面 ①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清朝专制统治日益腐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这种思想主张以变法自强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具有爱国意义。 ②维新派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主张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具有进步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2)消极方面: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康有为、梁启超把维新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有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但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阐述“必当变法”的道理,其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①弘扬民族文化 ②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亡 ③减少变法的阻力 ④有利于实现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康有为以传统民族文化为载体,实质上宣传的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新思想,而并非是弘扬民族文化,故排除①。 【答案】 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