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输送带粘接
输送带粘接技术 输送带粘接技术 输送带又叫运输带,是在皮带输送中起承载和运送物料作用的。它是橡胶与纤维,或者是塑料和织物复合的制品。带式输送机是一种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具有输送距离长、运量大、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带式输送机可输送各种固体块状和粉状物料或成件物品,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节省人力物力。 按输送带中线层的材质分:涤棉帆布芯输送带、尼龙芯输送带、聚脂输送带、钢丝绳芯输送带等。 按输送带覆盖胶性能分:普通型(耐磨型)输送带、阻燃型输送带、耐热型输送带、耐寒型输送带、耐酸碱型输送带、耐油型输送带等。(也有按胶面性能分为强力型、普通型、轻型(一般型)) 输送带接头常温快速粘接是采用常温固化型胶粘剂进行粘接。粘接时无需加温加压固化,工艺简单,操作时间短,劳动强度小,成本低,粘接质量容易控制,粘接头抗曲绕性好,无需特殊设备和工具,对环境无特殊要求,粘接后的接头可在短时间内投入使用,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层芯输送带接头的粘接。 接头制作: ? 按大于带宽1/2的尺寸长度,沿带长方向用切割刀、分层起子、剥皮核桃钳等将皮带分层切割、剥层制成斜台阶式搭接面(如下图所示)?。每层切割时不要伤及帆布等组织物,皮带的边缘要与编织物层割平。 接头长度的选择:接头长度也称粘接长度,决定着接头粘接面积的大小,又决定着接头的强度。 接头的长度过短,粘接面积小,可能保证不了接头粘接强度。接头过长粘接面积增大,强度增加并不明显,意义不大,反而造成接头加工困难和浪费。 一般输送带粘接接头长度对于强度要求不高的输送带长度等于输送带宽度的0.8--1既可。对于长度长,强度要求高的输送带需要增加20%的长度。 ? 斜切段:考虑到割制、粘贴的方便程度,割制角度一般取30°左右。实际操作时,一般取斜切段(小直角边)为输送带宽度B的一半左右即可。 ? 割制台阶:目的在于延长输送带接头使用寿命。台阶数越多使用寿命越长,工作量也越大。综合考虑,台阶数一般不少于3级,最好能达到5级以上(结合骨架层数一起考虑)。 粘接工艺影响 ? 粘接工艺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粘接成败的关键。 1、输送带表面不干燥,残留水分。 ?2、未经除油清洁先打磨,表面处理不好出现界面破坏。 ?3、表面粗糙度不一致,形成点接触。 4、表面处理后停放时间太长。 5、受到不均匀扯离力的严重作用影响。 6、忽视了环境化学介质的影响。 胶层厚度的影响 涂刷的胶层太薄,会造成粘接面缺胶,产生部分受力,而且渗透到输送带里面的胶液形成不了足够的铆固点使得固化后的强度达不到使用要求,从而造成粘接失败。 ?涂刷的胶层太厚,虽然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胶液渗透到输送带里面去,但太厚的胶层固化后形成的粘接层弹性大,在受力过程中容易变形,而且应力集中在胶层内部,不会平均分散到输送带和胶层的界面上,造成内聚破坏,影响粘接强度。 合适的胶层厚度一般以全部覆盖粘接面、胶层均匀为主,保持厚度在0.5~1mm为宜,胶的使用量以0.8~1kg/m2为准。 ? 锤压影响 ? ???? 粘接贴合后,要用锤子对粘接头进行锤压。锤压时首先要对粘接层推压,以排出粘接层气泡。捶打时要用力从粘接面的中间向四周捶打,捶打要均匀,保证粘接面每点均要粘住,使其受力均匀。不能随手敲打,用力太轻,起不到锤压的效果,而且粘接不均,受力不匀,造成粘接缺陷。 影响粘接强度的其他因素: ? 1.粘接界面的清洁干燥程度:越清洁干燥,胶液对织物浸润越充分,粘接 力越强。 ?2.搭接面上施加的压力:施加压力越大越均匀,粘接力越强 ?3.搭接面间的贴合程度:贴合越紧密,粘接力越强。 输送带的分类 耐热输送带的四种型号 代号:T1 代号:T2 代号:T3 代号:T4 Ⅰ型:可耐不大于100℃试验温度,最高短时运行温度150℃ Ⅱ型:可耐不大于125℃试验温度,最高短时运行温度170℃ Ⅲ型:可耐不大于150℃试验温度,最高短时运行温度200℃ Ⅳ型:可耐不大于175℃试验温度,最高短时运行温度250℃ 普通输送带对各种油类、有机溶剂的忍耐性比较差。运输含油类的物料时,由于油类对带体面胶具有溶胀性、侵蚀性,使面胶体积增大,结构松弛,物理机械性能下降,产品使用寿命缩短。耐油输送带具有比较好的耐油性,覆盖胶采用高丙烯腈含量的丁腈胶为主体材料,具有体积变化率低,强度保持高,使用范围广等优点。 根据覆盖胶性能分为耐磨损型(D)、一般型(L)二种类型。 根据耐油性能分为普通耐油带Y1和强力耐油带Y2两种级别 橡胶的材质和特性 天然橡胶(NR)回弹性高,耐磨性好。 丁腈橡胶(NBR)良好的耐油性(120℃),耐磨性及耐老化性。 硅橡胶(Q)耐热性耐寒性耐油性好,可用于具有一定纯度的浅色制品。氟橡胶(FKM)最佳的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