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史 战国
中国古代史 第五章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 提要:自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史称战国时期(经过春秋时期诸侯国的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尚剩二十余国,其中以秦、楚、齐、魏、赵、韩、燕七国的势力较强大,号称七雄。七雄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当时人们称七雄为战国,故而这段历史称为战国时期。战国大体上相当于东周的后半段。实际上,东周于前249年亡于秦。)。 战国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阶段。从三家分晋到公元前342年魏、齐马陵之战,魏国独霸中原和魏齐争雄,马陵之战魏国惨败,为前期;从马陵之战后到公元前286年乐毅伐齐,秦齐两国对峙,中经合纵连横的斗争,乐毅伐齐使齐国元气大伤,为中期;从乐毅伐齐后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为后期,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逐步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战国时期,七国为了争雄,先后都兴起了革新图强的运动,使得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都发生了急剧变化,封建土地私有制得到初步发展,新兴地主阶级逐渐掌握了领导权,从而使封建制度渐渐得以确立。其中,秦商鞅的改革较为彻底,为后来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进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帝国。 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空前活跃和繁荣,人才辈出,百家争鸣,使春秋时期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形成了新的高潮,有着继往开来的积极意义。 一.各国封建政权的建立和变法运动 (一)魏国李悝变法 魏国在战国初年的魏文侯(前445-前396年)时期,进行了改革,他招纳了一批政治军事人才,前后有子夏、田子公、段干木、吴起、西门豹等一批人帮他治国,其中尤以李悝变法影响为大。 李悝变法主要内容有: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本着“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原则,根据功劳和能力选拔官吏,削弱贵族特权,建立封建官僚制度。 2、推行“尽地力之教” 鼓励个体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力提高,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增加粮食生产,从而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 3、实行平籴法 目的是防止商人垄断粮价,造成“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的现象,以稳定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经济基础。 4、作《法经》 包括《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法经》六篇是现在可考的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地主阶级的成文法。 (二)楚国吴起变法 1、明法申令。 2、收夺爵禄。 3、裁减官吏。 4、整顿吏治。 (三)商鞅变法 1、废井田,开阡陌封疆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3、重本抑末,奖励耕织 4、推行县制 5、编造户籍,什伍连坐 6、统一度量衡 (四)其他各国的政革 齐威王 邹忌 韩昭侯 申不害 赵烈侯 公仲连 燕王哙 子之 燕昭王 乐毅 邹衍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改革,尽管在时间、做法、深刻程度和结果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有着共同的特点: (一)都依靠和重用有才干的人实施改革。 (二)都促进了本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达到由弱变强的效果。 (三)都是推动封建化的运动。 (五)中央集权制政体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通过各国的改革或变法,逐步建立了以王权制代替分土封候制和职官制代替世卿世禄制为特点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1.王权制 2.职官制 将相分治,是这个时期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 相,也称相邦、相国、丞相,楚国称之为令尹。 俸禄制 玺符制 上计制 3.郡县制 4.兵制 二.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 (一)水利事业的发展 1、堤防的建筑 2、开凿运河 魏国的大沟—鸿沟,使济、淮、泗和黄河贯通,在黄淮平原形成以鸿沟为主干,以自然河流为分支的完整的运河网—鸿沟系统运河。 3、农田灌溉工程 (二)农业生产的发展 1、铁制工具的进一步推广 2、畜力耕田的推广 3、耕作技术的进步 4、粮食作物种类与分布 5、农业方面的提高 (三)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的发展 3、城市的兴起 4、货币关系的活跃 总起来说,战国时社会经济处于飞速前进当中,但各地区是发展不平衡的。齐、魏不仅自然条件好,而且社会改革早,因而成为战国初年比较发达的国家。秦国原来比较落后,因地处关中沃野,变法比较彻底,因此后来居上,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盛的国家。楚国疆域最大,土地肥沃,手工业、商业也相当发达,曾与齐、秦并为强国,但因社会改革不彻底,落后了,被秦国灭掉。 (四)地主与农民 1、地主的类型 封建国君 贵族食封地主 军功官僚地主 豪民地主 布衣地主 2、农民的类型 公民 佃农 自耕农 雇农 3、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 三. 各国的兼并战争和秦的统一 (一)战国时代封建战争概述 1、武器的进步表现在: (1)钢铁武器种类品种日益增多。 (2)弩机的发展,鲁班的云梯、钩拒。 2、兵种的变化: 春秋时代主要是车兵,战国时代步兵和骑兵是主要兵种,车兵退居次要地位。 3、兵员增多:春秋时代,晋文公有三军二万余人,齐桓公有三万余人。战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