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说明 (课程性质和主要内容 ???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全校共选课。该课程介绍了当代资源和环境的一些基本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实践途径,阐述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及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对地球生态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起源、内涵和特征,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等有较为系统地了解。教学重点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教学难点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即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关于改进发展指标的新思路等。 (教材: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主编:钱易、唐孝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主要参考书: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奚旦立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可持续发展引论》 叶文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0年—2004年)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 科学出版社 (《环境学导论》 何强等编著 引 言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先人的梦想已经或正在逐步变成现实。这是很令人欢欣鼓舞的。但人类在20世纪中叶开始了一场新的觉醒,那就是对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认识。残酷的现实告诉人们,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享受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与资源换取得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酸雨蔓延、全球气候变化、臭氧层出现空洞等,正是由于人类在发展中对自然环境采取了不公正、不友好的态度和做法的结果。而环境与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障,正通过上述种种问题对人类进行着报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这种威胁和危害关系到当今人类的健康、生存与发展,更危及地球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 人口、资源与环境是当今人类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只有当其基本思想和概念为人类都了解和掌握时,人类才能保护好环境,并保证自身的持续发展。 为了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起根本作用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是全人类的觉醒和一致行动。从高层的决策人物到普通的老百姓,从各行业到社会各界,无一例外地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并对环境保护起重要作用。尤其是青年的下一代,他们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他们的意识、伦理、知识、信念,都将极大程度地决定世界的未来。 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第一章 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 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一、地球环境及其组成 (一)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相对于中心事物而言的,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环境科学研究的环境,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二)环境的分类 (三)环境问题与环境科学的发展 1、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界过程中,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以及由此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不利效应。 自然灾害问题(第一环境题) 人为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2)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产生 (1)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生态问题开始出现。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环境污染也随之出现。 二、地球环境的独特性 地球的现状是生命参与地质历史过程的结果,地球现在的状态也是靠生命活动调节、控制和维持的。 第二节 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 一、人类与大气圈 二、人类与水圈 三、人类与土壤圈 四、人类与岩石圈 五、人类与生物圈 第二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类型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生态系统的类型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三、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四、生态系统的功能 (一)能量流动 (二)物质循环 1、碳循环 2、氮循环 3、硫循环 4、磷循环 (三)信息传递 1、物理信息 2、化学信息 3、营养信息 4、行为信息 第二节 生态平衡及其破坏 生态破坏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草场退化、土地退化;湖泊的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生态平衡的破坏往往出自人类的贪欲与无知,过分地向自然索取,或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机理知之甚少而贸然采取行动。 第三章 人口与资源 第一节 世界人口发展情况 一、人口与人口过程 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