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苏东坡一生功绩在黄州.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么说苏东坡一生功绩在黄州

为什么说苏东坡一生的功绩在黄州、惠州、儋州 人文社科学院 10汉语言文学一班 张旅 苏轼的一生中有个最明显的转折点,那就是乌台诗案。在此之前,这位被皇帝称为“天下奇才”的苏学士曾经满怀信心,一再向朝廷上书,出谋划策,希望得到重用,以便使出浑身解数,做下一番惊人的大事业。在此之后,他大彻大悟,知道仕途艰险,立功不易;而且认识到自己过于天真,过于单纯,对付不了官场上极其复杂的人事斗争。他宁肯不做“官人”,只做诗人,从此只以文学创作作为终身事业。这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想法,而是一种明智的抉择。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始终在官场上全力拼搏的人们,也无论是新党、旧党,也无论是君子、小人,一个个纷纷落马。倒是他这位埋头从事文学创作的谪臣,却捧出了一篇篇惊天动地的诗文,万古流传,他的人生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对于苏轼的一生功业,与其叫后人妄加评论,倒不如让他“夫子自道”,看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在他的晚年,从海南遇赦回到大陆之时,他对自己的一生功业作了一个最简洁的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既然说明自己的功业是从乌台诗案以后贬到黄州之时算起,所指的当然是文学创作而不是做官。东坡这个地名在黄州,东坡先生这个外号也是他自己叫出来的。东坡这块地方真是一块神奇的地方。在来到此地之前,他是“官人”苏轼;来到此地之后,他却摇身一变,成了旷代文人苏东坡。那些陷害他的小人原想逼他走进死胡同,置他于死地;想不到这一逼,竟然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钻出来的时候,豁然开朗,居然走进了文学创作这一片无限广阔的新天地。他建功立业的地方,不再局限于险象环生的小小官场,而是进入千家万户,广大民间;他从此不再介意一时的是非得失,因为他的名篇杰作必将跨越时空,流传千古。他来自大自然,现在又回到大自然,与鱼虾麋鹿为友;他来自民间,现在又回到民间,与村夫野老为邻。快哉!快哉! 苏东坡正式被贬谪共有三次,一次是1080年被贬黄州,一次是1094年被贬惠州,一次是1097年再贬儋州。1100年,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一年,苏东坡曾自嘲总结自己的一生“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虽是自嘲,足见这三次贬谪对苏东坡影响很大。 湖北黄州,是他“平生功业”的第一站。以后东坡在其所作的《书韩魏公黄州诗话》中说:“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陋巷小民,知尊爱贤者。”他谪居此地时,既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流连忘返,又“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如他弟弟苏辙所说的“其文一变,如川之方至,而辙瞠然不能及矣”。他创作的激情,如波涛汹涌而至,真是挡也挡不住。日后流传千古的名篇,大都完成于黄州。试想:海内外的中华儿女,有谁没有读过前后《赤壁赋》与“大江东去”等等壮丽诗篇! 广东惠州,是他“平生功业”的第二站。当时远贬岭南,大都生还无望,本是令人十分伤感的事。但是惠州父老的热情欢迎,岭南气候的四时皆春,使他十分高兴。《宋史·苏轼传》中说他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芥,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他为惠州地方上做了不少好事,还天真地写诗说: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芽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东坡在惠州的主要生活事件可概括为四: 一是遇到好友吴复古,并相处多日。关于吴复古的资料介绍甚少。林语堂先生对吴复古的评价颇为生动“他与苏东坡要好,难道是有所求取?特别是等到苏东坡在朝得势吗?可是他向苏东坡从无所求。……吴复古是真正的道士,身体精神,轻松自在,一心无忧无虑,……过一种为人所艳羡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要获得此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必须摆脱名利,吃粗茶淡饭,穿衣住处不讲究,步行千里,睡在旷野,不视为苦事。……他时隐时现,等于随时提醒苏东坡,倘若他不为政治所纠缠,他就过那种飘荡不羁的日子。”我以为,吴复古与苏东坡有相似之处,但毕竟又不同。相似于他们的性情投机,不同于吴复古飘然若仙,超凡脱俗;而苏东坡虽才华横溢,卓然不群,然毕竟身在尘世,甚至曾经仕途通达,但是一旦遭难,苏东坡便有着吴复古的心态。这说明在心底里,两人共通。苏东坡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透明玻璃杯,而吴复古是一个宜兴紫砂陶壶。一点相同:里面装的都是绝好的清茶香茗! 二是虽是贬谪,但充分显示了苏东坡的人格魅力。当地官员根本不将他看作贬官,反而以能有此机会与他一聚为荣。惠州当地和周围的地方官员都争相与苏东坡结交,成为挚友。有病有灾必有人探望;有事情需要帮忙必有人相助,可谓民风淳朴,世情不薄。而且他的许多当年故友竟然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徒步行走数千里地,从中原去岭南看望他。即便是现在疯狂的fans 们也不会粉到这份儿上的。依据林语堂先生的史料:苏州一位姓卓的佛教徒,去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