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立委-台北市心生活协会.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立委-台北市心生活协会

96.8.3 請給我們制度化的『精神障礙者社區關懷訪視服務』 【台灣的精神醫療離不開醫院已經陷入瓶頸,我們需要社會心理復健服務(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進入社區的制度改革】 宜蘭發生的出院患者砍殺幼童事故,才剛剛出院的患者就鑄下大錯,這樣活生生而慘痛的教訓,告訴我們面對精神疾病的議題,台灣的醫療和社政已經到了須要共同合作、改革制度的時候: 台灣目前精神醫療只依賴住院時的大量投藥,忽略對於患者的社會心理狀況評估。 只寄望於強制住院、光蓋病床是降低不了自傷和傷人事故的發生率。 出院之後對於未來內心毫無希望的病人,是不會繼續接受治療的。光吃藥沒有給患者心理重建、社會支持、復健資源的機會和希望,這些「中途致殘」「因為精神疾病而失去一切」的久病患者,就很容易自暴自棄,抱著「拖一天算一天最後同歸於盡」的負面危險想法。 台灣的精神衛生法只苛責、要求『家屬』擔任『保護人』的角色,要求家屬有責任「協助」患者所有的事情,卻從沒想過無助的家屬該向什麼人求援,沒有給家屬的主動援助,只能讓家屬被二度污名,更加封閉自我,無法有效的對外求助,共同解決患者的問題。 【台灣需要的制度改革方向】 對於因為精神疾病所產生的事故,一而再、再而三的,政府只是漠視、民眾只是無名的恐懼,卻都忽略了,我們應該積極的有所做為,台灣需要為精神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們,提供積極的、合適的精神社區服務。台灣需要的制度改革方向: 讓患者在社區中『看見自己未來的希望』,才能夠鼓勵患者持續接受治療。 建立制度,讓好的心理衛生專業人才,願意在社區中提供服務,培養社區服務的專業經驗,同時讓他們和在醫院服務ㄧ樣可以有升遷、發展的機會。 服務不能夠忽略家屬所需要的協助。 衛生署試辦十五個月(95年9月到96年12月)的「精神病人社區關懷訪視服務」,九十七年度不能夠停辦,而且應該檢討改進,奮勇向前改善缺失保留實力,持續辦理、擴大服務。 【精神病人社區關懷訪視服務開辦15個月後,面臨停辦的危機】 精神疾病患者離開急性病房後,醫院通報給各地衛生所(台北市稱為健康照護中心)訪查,但精神病患者的訪查只是衛生所公衛護士工作中的一個項目,沒有專責的人力,平均每位公衛護士手上的個案都是以百人為單位的數量,零星的電話無法真正給家屬們什麼實質的幫助。有位家屬就說出他的感覺:『衛生所一年打來一、兩次電話,什麼忙也幫不上,感覺好像只是來探聽病人是否死了。』 非常感謝衛生署醫事處薛處長領導三科同仁的努力,撥出專門經費試辦「精神病人關懷訪視服務」,委託民間精神心理衛生相關團體在95年9月到96年12月約一年三個月的時間中,辦理追蹤社區患者的關懷訪視服務。 這個服務希望補衛生所人力的不足,訪查社區中需要追蹤的患者。開辦以來全國共聘請了六十名心理衛生專業科系畢業的訪視員,每位訪視服務員接受各縣市衛生局指導衛生所派出的轉介個案資料,進行社區訪查與關懷服務,協助為患者連結資源、提供個案關懷及支持服務。本案要求衛生所每個月要轉介給每位訪視員五個新案,每位訪視員每月需服務三十名以上個案,96年全年度總服務個案數不得低於八十名。 雖然這個計畫有著專業人力服務案量過高、新開案不久之後就得結案等缺點,(本案專業人力與個案人數的比率,大概創了全世界精神社區服務的紀錄 本案每月是1:30全年是1:80、一般醫院的日間留院個案管理比率是1:10到1:15左右、國外積極性社區治療服務的比率約為1:20 。每個月都有新增個案,換句話說,訪視服務員就有每個月必須要將好不容易建立關係的個案結案的壓力),但這是台灣史無前例的創舉,這個服務方案雖然執行起來難度很大,但各地衛生所的配合和民間團體的努力,讓家屬和病人們看到了很大的希望。我們很期待讓樣的服務能夠繼續下去。 原本衛生署在本次精神衛生法的修法(新的精神衛生法在今年六月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七月由總統公告施行)過程中,勇於擔當的,將這樣的社區關懷訪視、個案服務寫入衛生署版的修法草案中,擬由衛生署編列經費辦理,寫入法案中建立制度讓台灣的精神醫療能夠有嶄新的一頁,孰料版本進入行政院後,行政院版的精神衛生法卻刪除衛生署版新增的「社區照顧專章」,刪除衛生署編列經費委由民間團體承辦關懷訪視個案服務的承諾,改寫為由各縣市政府自行承擔的宣示性文字。問題是,各縣市政府並沒有積極的參與修法的過程,他們對於精神疾病的問題,缺乏主動探討的「興趣」和「承擔」。所以我們雖然在等待修法十七年之後,有了新的精神衛生法,但卻無法緩解企盼社區資源多年的患者與家屬的「渴求」。 所以一個史無前例的創舉、一個好的政策,一個難得可以看到的政府有為之施政,卻在施行一年以後又將胎死腹中。 衛生署因應的方式,是將關懷訪視服務改為九十七年度的補助案,由各縣市政府「自行申請」辦理。身為家屬與患者的團體,我們實在極為憂心,一則縣市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