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豫北十所名校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46.pptVIP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毕业班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解析46.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豫东、豫北十所名校高中 毕业班 阶段性测试 解析1、下列关于“豆”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现在人们非常熟悉的“豆”,品种繁多,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可以制成各类食品,供人们享用,是人类喜爱的食物。 B、在汉代之前,“豆”是不能食用的,主要是因为它并不属于植物类,而属于工具类,是人们盛食物的一种器皿。 C、因为“豆”在甲骨文里是个象形字,像是一种下有高圈足的盛食物的盘子,所以它既可以用来作食器(主要装肉食),也可用来作礼器(祭器)。 D、豆器一般为陶制、青铜制、竹制或木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历经夏、商和西周,盛行于春秋和战国时期。 C项,强加因果。D项,原文“一般为陶制,也有青铜制或竹制、木制的 ”,选项中变成了“一般为陶制、青铜制、竹制或木制”,不符合原文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文献中对豆器的记载,表明了“豆”器主要用作食器和礼器(祭器),其名称随着使用的材质的不同而不同。 B、据古书记载,一套原始礼器基本上由豆器与鼎、壶等组成,成为随葬的主要器类,并常以礼法上规定的“鼎俎奇而笾豆偶”来安排。 C、因为“豆”是盛食物的容器,所以又成为容量的单位,后来由容量单位又转化为重量单位。这些在向《说苑·辨物》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 D、在汉代以前,“豆”一般指的是食器、祭器,还有作为容量和重量的单位。这与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豆”,几乎是没有联系的。 C项,“这些在向《说苑·辨物》中有较为详细的说明。”扩大了范围。A项,“其名称随着使用的材质的不同而不同”与原文“豆器根据不同的材质,有时各有不同的名称 ”有出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汉代以前,豆类作物被称为“菽”;在汉代以后,“豆”渐渐取代“菽”成了豆类作物的名称。 B、汉代以后文献中提到的“豆”大部分都是能吃的东西了,并且“豆”也由此走到了诗人词家的笔下。 C、“豆”字意义上的转变,属于语言文字上的假借现象,其特殊之处是假借义与本义之间毫无联系。 D、文章通过对“豆”字的考证,说明了“豆”字基本以汉代为界,前后意义的巨大差别,告诫人们不能以今度古。 B项, “豆也由此走到了诗人词家的笔下”与原文“豆也走到了诗人词家的笔下”中,两个“豆”不是一个概念。原文中的“豆”是植物,此项中的“豆” 包括“豆器”和植物。而“豆器”的“豆”早就走到诗人词家笔下了。 C项,“特殊之处”在文中找不到根据。从实际情况看,假借义与本义之间多无联系,这里并无什么“特殊之处”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守殷镇汴州上,辟为判官 辟:征召来授予官职。 B、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副:做副手。 C、召晟问江南事,晟不对 对:正确。 D、亟召侍卫军虞侯韩通收晟下狱 收:收押。 C项,“对”,回答。 5、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表明孙晟有才学见识的一组是(3分) ①已而坐定,谈辩锋生,听者忘倦 ②多招四方之士,得晟,喜其文辞,使为教令 ③乃遣礼部尚书王崇质副晟奉表 ④晟与钟谟俱至京师,馆于都亭驿,待之甚厚 ⑤初,晟之奉使也,语崇质曰:“吾行必不免,然吾终不负永陵一抔土也。”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②④⑤ C项。①②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明孙晟有才学,⑤表明孙晟有见识。 ③是说派王崇质做孙晟的副手去送降表, ④是说孙晟钟谟二人在京受到厚待,这些都与才学见识没有多大关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晟为人好学,有文辞,因此,他受到李昇生日延揽重用。他虽有口吃的毛病,遇见人不能寒暄,但坐定之后却健谈善辩话锋生动,使听的人都能忘记了疲倦。 B、周世宗征伐淮南的时候,李景曾派王崇质为使者、孙晟为副手前去谈和,表示愿意割让寿、濠、泗、楚、光、海六州之地,但后来李景又反悔而不肯割地给周。 C、孙晟与冯延已并为李昇的宰相,他曾奉表出使和谈而被周世宗扣留,并被带到了周的京城,虽受周世宗的优厚待遇却不肯折身事周,最终遭到杀害。 D、孙晟在出使之初就做好了以身殉国的思想准备,在衔命出使周的过程中,他与其他使臣机智灵活地应对时局,疏解国难,最后以身报国,获赐鲁国公之号。 B项。孙晟为使者,王崇质为副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朱守殷造反,被杀,孙晟抛妻弃子,逃奔到吴。(“反”“伏诛”“妻子”各1分,大意2分) (2)(周世宗)派供奉官安弘道押李德明、王崇质南还,而钟谟与孙晟都被留了下来。(“遣”及被动句式各1分,大意3分) 8、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5分) 答: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