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下漫笔》
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又发表《孔一己》、《药》等小说“四-一二”后,定居上海。 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 《坟》、《花边文学》、《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集外集》 《南腔 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热风》《三闲集》、《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亦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此鲁迅之一副活形也。 学习目标1、以小见大,用小事反映社会的重大问题。2、运用了以情推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解释 注音 1、注音 嗜()好 兑()现时日曷()丧 编纂() 万姓胪()欢 偕()亡 2、解释 执迷 降格以求 乱离人 皇恩浩荡 厘定 发祥 先儒 国粹 神往 答案 1、注音 嗜Shì 兑duì 曷h é 纂zuǎn 胪lú 偕xié 2、解释 执迷:原指坚持错误,文章中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改,不能解脱”之意。 降格以求:降低标准来寻求办法。 乱离人 :战乱时代流离失所的人。 皇恩浩荡:皇帝恩德广大无边。 厘定:整理制定。 发祥:最初发生。 先儒 :这里指孟子。 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有讽刺之意。 神往:心理向往。 材料1 : 黄巢政权是非常暴虐的。882年春天,有人在尚书省大门上题了一首诗,嘲笑这个政权。尚让(黄巢手下大臣——编者注)大发雷霆,杀死了该省任职的官员们,并挖出眼睛,倒挂尸体;他还将守大门的卫兵处死,杀死京师每一个能做诗的人;将其他识字的人罚作仆役,这一事件的结果是三千余人被杀。 (摘自《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袁世凯称帝在天坛祭天 义和团战士 香港居民吸鸦片的情景 旧北京杂志、人力车夫、当铺 赌场 清朝大家闺秀 拜年,抬轿子 清人梳妆、五口之家、刑场 女囚 被日寇斩首的中国人头颅 * * * 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灵台,也叫灵府,指心 神矢,罗马神话爱神之箭。 故园,是指故国,故乡。暗,晦暗。 荃,香草 轩辕 ,即轩辕氏 , 大汉民族的祖先黄帝 和鲁迅亦友亦敌的林语堂这样评价鲁迅: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解析文题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一点声音也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萧红 鲁迅先生写过《夜颂》,说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 漫笔—— “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际,又是“漫漫” 心绪,还是一种“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 漫笔,是散“漫”无拘、笔随心意、兴之所至的一篇随笔。 文章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5)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6-11)考查中国社会历史的本质,得出“两个时代”的结论(一乱一治)。 第三部分:(12-14)走哪一条路?创造“第三样时代”(青年的使命)。 创造(第三样时代) 现 实 (引子) 事(兑钞) 想(变奴隶) 历 史 (观点) 现象(治与乱) 本质 做不成奴隶 做稳了奴隶 现 实 (号召) 不满 思路小结 一、分析“引子”(1~4) ⒈课文是由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阅读第一部分,思考:课文是由什么日常小事引出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的? 明确:钞票贬值 ⒉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 明确:开始兑换--乐意 ?????????????????? ↓ 停止兑现--不甘心?? ???????????????????↓ 折换现银--非常高兴 “现银兑钞”事件 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 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欢喜。 作者由“钞票贬值”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选择题100道.docx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x VIP
- 研究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与处理中的应用.docx VIP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pdf VIP
- 数学教案_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教学设计.docx
- GZ-2022062 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正式赛卷完整版包括附件-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正式赛卷.docx
- 信息技术在乡村学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2025学年小学劳动二年级下册粤教版(主编:徐长发)教学设计合集.docx
- 教师党课讲稿: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最新.doc VIP
- (word精品)2022年甘肃省兰州市诊断考试(一诊)数学试题(附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