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屋脊栖云霞.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胶东屋脊栖云霞 作者:兰 玲 ?来源:齐鲁文学网 ?发布时间:2014-02-18 ?查看次数:?754 栖霞,栖云霞之所在。文献资料上记载,栖霞名称的来历,说法有二。一是因景“丹霞”、“霞光”得名。据清《增修登州府志》记载:“旧谓县城,每天晓,辄有丹霞流宕,因以名县。”二是因山得名。有专家考证,山即“霞山”,就是今天“翠屏山”。“因有七彩霞光栖驻峰巅之上,故名霞山,因以名县。置县后,因霞山四峰联列成为县城之天然屏障,兼以林木葱翠,故称为翠屏山”。无论怎样,栖霞都是一个与美丽的云霞相连的地方,是一个听起来就觉得美丽无比的名字。 一 栖霞多山,不只栖霞城是个山城,栖霞也是烟台市唯一一个不临海的县级市,境内山山相连,形成连绵的胶东丘陵,是胶东屋脊之所在,据统计栖霞境内有大小山峰2500余座,山地和丘陵就占了全境面积的85%。所以,人们说栖霞除了山还是山,一点都不夸张。这里的山说不尽,山里的故事也说不尽。 整个栖霞境内,关于唐二主征东的故事都有流传,从西南官道的岗山到东部的塔顶山,再到北部的艾崮山区,从一个个村名到那些人可指认的古战场遗迹,唐王征东的传说遍布全境。崮山是蓬莱、龙口、栖霞的界山,山势挺拔陡峭,怪石嶙峋,有“胶东小华山”之誉。崮山双峰并起,高入云端,有“南崮北崮,隔天一步”之谣极言其险峻。这里的人们更是把“唐二主征东”的故事渲染得有声有色。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征高句丽并没有到过胶东,可是栖霞人对这个开创了“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却格外尊崇,亲切地称之为“唐二主”。可能是李世民英勇善战身先士卒,所以在民众的心目中,唐兵所到之处,那皇帝一定是御驾亲征。于是,那前寨、后寨就是唐王当年安营扎寨的地方;那在山石上凿出来的陡峭狭窄通道就是唐二主输送给养的“运粮道”;那山顶上有唐二主阅兵竖旗的“插旗顶”;那块大石头也是唐二主阅兵时端坐过的“龙墩”;一泓山泉如碧,便是唐王饮马之所在,便称之为“饮马湾”;一眼清泉如井,井口倾斜,这便是被唐兵生生扳倒的“扳倒井”;就连那山上的每一块山石,也都有着神奇的传说,这个是唐二主拴过马的拴马桩,那些如臼如釜如灶的又是唐兵们炊事所用的器具…… 听着这些传说,似乎眼前就再现出当年唐兵的威武雄壮,似乎还能听到人嘶马鸣,兵甲铿锵。历史已经远去,千年的岁月却记住了大唐盛世曾经的辉煌,让人恍然,历史活在史书上,也印在百姓的心上,传在百姓的嘴上。毋庸置疑,这是乡村版的历史,山里的人们用乡村版的文学去演绎书写他们心中的历史,表达他们心中的好恶,而将家乡的风物里寄寓了这样丰富的传说,更多的则是显示了栖霞人对家乡的热爱。 栖霞的山也是英雄的山、革命的山。牙山主峰海拔806米,三个主峰分称大牙、二牙、三牙,三峰巨石矗立,陡险异常,形如锯齿,故称“锯齿牙山”。民间则有谣谚曰:“大牙矮,二牙高,三牙才到二牙的腰。”形象地描述牙山三峰的犬牙交错。牙山雄踞胶东半岛中心,作为胶东屋脊,历来为胶东的战略要塞。清初,栖霞抗清英雄于七高举义旗,一呼百应,聚起几万人马,惊天动地,他率领的抗清起义军,就以牙山为依托,与清政府官兵对峙长达16年之久。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一首歌谣:“翠屏山不低头, 白洋河石底流, 栖霞英雄不到头。”就是歌颂栖霞的英雄于七,为其悲壮的义举扼腕痛惋。牙山上至今有于七屯兵和作战的遗迹,民间关于于七的神勇也多有传说。 抗战时期,栖霞百姓自发组织抗日大刀会,配合地方部队进行抗日斗争。1941年3月,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牙山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歼灭了亲日的国民党蔡晋康部,打开了胶东抗日斗争的新局面。当时,八路军的兵工厂就设在牙山主峰后面的草庵庙;抗日军政大学分校也驻在牙山附近的雀刘家、凤凰庄一带;《大众日报》社的前身联合社,就设在崮山脚下的后寨村;牙山脚下现在的栖霞四中,是当年宋庆龄先生筹资创办胶东国际和平医院的遗址。牙山和艾崮山区一样,都是抗战时期我后方根据地。 牙山东麓有一个精致秀气的小山,叫灵山,1945年5月1日,胶东烈士陵园在这里破土动工,1947年竣工,从此灵山更名为英灵山,成为胶东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这里长眠着包括胶东党政军抗战时期领导人理琪、林江、于克恭、王文及战斗英雄任常伦,爆炸英雄王克山、劳动英雄王彩春等胶东著名英雄在内的三千多名烈士的英灵。每年来此扫墓祭奠先烈的人很多,久之,就形成了一个影响很大的山会,当地百姓叫“赶灵山”,或称“赶山”。届时举行大型的商贸活动,前后持续三天,以清明当天最盛。灵山地处牟平、乳山、栖霞、海阳交界之地,因而这个山会影响范围很广,周边几个村庄的人家在节前或节间会邀请远地方的亲戚朋友来赶山。人们五六点钟上坟扫完墓,余下的这一天时间都用来赶山,老人、孩子,兴高采烈,就像过年一样,人山人海,场面蔚为壮观,这个山会将古代寒食清明扫墓与上巳节踏青遗俗完整结合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