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书--博客的困扰因素与法理解困.pdf

1-出书--博客的困扰因素与法理解困.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出书--博客的困扰因素与法理解困

博 客 的 困 扰 与 法 理 解 困 博 客 的 困 扰 与 法 理 解 困﹡ 【摘 要】 作为互联网上一种新型交流方式的博客,既具有高新 科技的属性,也具有版权的属性,因而与生俱来非议颇多。有鉴于此, 本文就其困扰成因予以探讨,并澄清形形色色的偏见,从法的视角为 其正名。最后从法理的角度提出立法建言。 【关键词】 博客;困扰因素;法理分析 一、博客的困扰因素 (一)博客的含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博客”成为互联网上一种新的交流方 式。“博客”(Blog 或Weibo)一词源于“Web Log(网络日志)”的 缩写,指的是一种十分简易的个人信息网络传播方式,任何人借助互 联网,都可以像免费电子邮件的注册、写作和发送一样,完成个人信 息内容的创建、发布和更新。同时博客充分利用了超文本链接、网络 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或与互联网上知识产品与信息资源相链接, 或将个人思想历程、闪现的灵感等及时记录和发布,不断实现数字环 境下知识等信息的交互与沟通。 (二)博客的困扰因素及其法理分析 1. 博客的困扰及其成因 所谓博客(包括微博,以下均同),只不过是网络应用的一种形 式而已,但是,就时下而言:博客已经成为网络的热点,而网络在当 今社会的影响则是如此的举足轻重,于是博客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便顺 理成章。尤其是近期多起“博客版权纠纷”将博客这种网络应用推到 舆论关注的前台。① ﹡这是2011年~2012年第一学期任法学专业09级本科生教学, 指导其4个班学生参加全国知识产权征文大赛时出示的范 文。 ①“博客版权纠纷案”系知识产权纠纷案的范畴:“今年4 月 19 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2010 )》,全国地方法院共新收和审结知识产权民事一审案件42931 件和 41718 件,比上年增长 40.18%和 36.74%,新收一审案 件诉讼标的的总金额达到 794801.33 万元。”参见王军:《司法解释:修订与影响》,载《网络传播》2011.06.18—21 。 博 客 的 困 扰 与 法 理 解 困 博客是一种借助网络信息载体催生出实时、在线进行的创作方式。 这种特别的创作方式使得作品在完成同时就实现了发表和信息网络传 播同步(即单击“发表”按钮),这可能是从而导致博客著作权问题 ② 的突出之处;也是导致博客遭非议及陷入困境,遭遇困扰的原因所在 。 2. 博客的困扰因素及其法理分析 2.1 博客作者的困扰 博客作者的困扰主要有“网上谣言”和“人肉搜索”;在笔者看来, 这种困扰是不当的,或者说,其“关系”(指与博客有关的几种说法) 是不等式的。因为: 2.1.1 博客≠“网上谣言” 关于“网上谣言”问题的辩论,既有实体感又有理论深度的莫过 于2011 年12 月 4 日夜中央电视台《首席夜话》节目所再现的场景。 节目嘉宾之一的潘经理就曾遭遇网上谣言,并传“潘被抓”,弄得潘及 其亲朋与家人都好不紧张甚至恐慌;阴云压城却又莫名其妙,啼笑皆 ③ 非。 无独有偶,据有关方面统计,类似的网上传谣约有10 万来次,而 辟谣则只有700来次。但是论辩者基本上一致认为:“微博是个好东西”, 虽然应当向网络谣言说“不”,但是人们不满的情绪通过网络传播出来, 也是一种紧张关系的调节与舒缓,相反也可以缓和一下气氛,缓冲一 下矛盾,使问题终归有个说法。总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微博是个 好东西”(包括博客,微博与博客仅篇幅长短之别),不要怕造谣,“真 金不怕烈火,身正不怕影子歪”;“害怕博客的人是胆小鬼,是心虚的 表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