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附录
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
招股说明书附录
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
募集资金运用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公司简介
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公司”或“股份公司”)是经江苏省人民
政府苏政复[2000]52 号文批准变更设立的,总股本13,409.30 万股。
股份公司的控股股东是江苏省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和出口创汇重点企业。集
团公司前身无锡第二棉纺织厂已有八十多年历史,历年来先后多次荣获国家一级企
业、国家质量管理优秀企业、国家一级节能单位、纺织总会 “六五”、“七五”、“八
五”全国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全国企业管理奖等荣誉称号,并自 1990 年后连续被
江苏省政府命名为 “江苏省纺织行业排头兵”。1996 年 12 月无锡第二棉纺织厂改
制为无锡庆丰集团有限公司,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公司前身无锡庆丰纺织有限公司是无锡第二棉纺织厂与香港德信行有限公司于
1992 年共同组建专业从事中高档棉纺织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中外合资企业,其
中,无锡第二棉纺织厂持有其 75%的股权。1999 年,集团公司联合其他五家法人
单位收购了无锡庆丰纺织有限公司的外方股权,并将其更名为无锡庆丰发展有限公
司。2000 年3 月28 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无锡庆丰发展有限公司整体变更
设立为无锡庆丰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无锡庆丰纺织有限公司于 1996 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 512 户大中
型企业。1999 年 5 月在全国纺织行业管理工作会议上,庆丰纺织被评为全行业四
家先进企业之一;同年通过了中国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中心 ISO9002 :1994 质量
体系认证;2000 年本公司实现了织机无梭化;2001 年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认定为
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主要生产中高档棉纺织品,产品有纱、布两大系列300 多个品种,产品以
出口为主,主要销往日本、美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他销往我国华北、华东
5-3-1
等地区。公司目前已经形成年产纱18,000 吨,布3,200 万米的生产能力。根据中国
棉纺织行业协会的统计资料,公司弹力纱和装饰布产量和销售量均居全国首位。公
司现拥有纱锭8 万多枚;进口无梭织机307 台;员工2,550 人,各类技术人员 300
多名,其中高级职称10 人;中级职称83 人。截止2000 年 12 月31 日,公司总资
产544,944,823.46 元,净资产 159,025,191.76 元;2001 年前六个月实现主营业务收
入371,518,266.31 元,净利润23,929,928.81 元。
二、行业背景
棉纺行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在满足国内人民的衣着消费、增加
出口创汇、积累建设资金以及相关产业的配套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
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利用世界最大产棉国和人口大国的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而棉纺织业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之一。2000 年,棉纺织
品出口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量的近32%,是我国纺织业中最大的行业。经过20 年
的快速发展,我国纺织业包括棉纺业基本完成了从幼稚产业向成熟产业的过渡,形
成了上、中、下游相衔接,棉、毛、麻、丝、化纤、服装和纺机等相配套的较为完
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综合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目前,我国棉纺
织业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纺织原料供应、加工和贸易的举足轻重的力量。我国的棉纱、
棉布的产量居世界第一;棉纺织品出口占世界纺织品总出口额的 4%左右,是世界
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国。
进入90 年代后,我国纺织品特别是棉纺织品总量过剩,并存在着技术落后、
设备陈旧、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在 “九五”期间,国家实施了
一系列调整援助政策,同时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好转,纺织行业的形势大为改观。
为进一步发挥纺织行业的骨干作用, “十五”期间,我国纺织行业将主要从结构调
整、技术改造等方面入手,以提升行业整体运行质量,彻底扭转纺织行业的被动局
面。其中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三方面,一是加快国有纺织企业的战略性重组,同时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