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话(revised)
普 通 话 测 试;内 容:;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标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和达标要求;(三)大中专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师范类中文(英语)专业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师范类其他专业学生和非师范类与口语相关专业(如英语、音乐、新闻、文秘、法律、管理、导游、商业、信息、通信、外贸、财经、医学、餐饮服务等专业)的学生毕业时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四)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三级甲等以上水平,其中播音员、解说员、导游员、话务员、法官、律师等特定岗位人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二级乙等以上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构成及样卷;测试程序:;评分标准
(1)单音节字词100个(除轻声、儿化音节)。
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评分:此项成绩占总分的10%,即10分。
扣分:
读错一个字的声母、韵母或声调扣0.1分。
一个字允许读两遍,即应试人发觉第一次读音有口误时可以改读,按第二次读音评判。
限时:3.5分钟。超时扣分(1分钟以内扣0.5分,1分钟以上扣1分)。
读音有缺陷一般是成系统的,每个声调按5个单音错误扣分。(例:∨-0.5;\-0.5)。
;(2)读多音节词100个音节(45个双音节词,2个三音节词,0-1个四音节词)(限时2.5分钟);
; 1.单音节字词和多音节词语两项,允许应试人即时改读一次,以第二次的读音为准,隔字或词语改读无效。
2.单音节字词和多音节词语两项,从左至右横向读,不要漏读整行或者不认识的字跳读。
;多音节词语;(3)朗读 朗读材料(1-60号)中任选。;朗读评分标准:;2、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缺陷(视程度扣0.5分、1分);3、语调偏误(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b、非轻声词读作轻声
作品22号:“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绿叶,炊烟、泥土、花香”为中·重格式,如读成重·中格式就呈现出方音语调。(故作抑扬顿挫)
然而强调的除外,如:“深秋到了香山,找不到一片绿叶。“绿”重。
③逻辑重音的错误
例:作品5号:“那欢乐的叫喊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重音应放在“震落”,与“叫喊声”呼应,如放在“都”字上就是犯逻辑重音的错误。;④句调(语句音高的高低升降曲折等变化)不当
普通话主要有四种句调:降调、升调、平调、曲折调
a、陈述句的句调一般是句末下降的,上扬就不对。
“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再见!”(港台腔,上扬)
b、疑问句的句调一般是句末上扬的,下降就不对。
“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
c、对句子中某些音节,特别的加重、加高或延长,形成一种升降曲折的调子。曲折调读成平调也不对
;4、停连不当(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5、朗读不流畅(包括回读)(视程度扣0.5分、1分、2分)
回读;字化、词化、句化;不熟练等
6、 注意语速恰当(模仿录音光盘的语速);(4)命题说话 (抽签确定话题);(2)词汇语法规范程度占5%,即5分。计分档次为:
一档 扣0分 词汇、语法合乎规范;
二档 扣1、2分偶有词汇或语法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三档 扣3、4分 词汇、语法屡有不符合规范的情况;
(3)自然流畅程度占5%,即5分,计分档次为:
一档 5分 自然流畅;
二档 4分 基本流畅,口语化较差(有类似背稿子的表现);
三档 3分 语速不当,话语不连贯;说话时间不足,必须主试人用双向谈话加以弥补。
;二、“说话”训练要作好三个准备;①记叙类:1、2、3、5、6、7、8、11、15、16、19、22、23、26、29:议论类……可把记叙类的题目再细分为:
a、写人的:3、5、8、6、23 ;
b、谈学习的:2、6、16、27;
c、谈旅行的:1、7、11、15、19、29;
②按内容分可以分成:
a、人物类:3、8、26
b、学习成长类:2、5、6、9、13、16、27
c、旅行类:1、7、11、12、15、19、23
d、家乡风物类:18、20、21、22、29
e、环保类:4、10、24、25、28
f、生活服饰类:14、17、30;2.材料的综合利用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一题多作”法,同一个素材,可以用于多个话题。如有人把“登泰山”的素材主体准备好,可以作为“我和体育”、“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难忘的旅行”的已然的内容,也可以是“我的愿望”、“我向往的地方”的未然的素材,用这样的归类准备,一定要注意开头结尾与主体内容的衔接。用这种方法做准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