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卡尔.伊坎华尔街敌意并购大师.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卡尔.伊坎华尔街敌意并购大师

卡尔.伊坎华尔街敌意并购大师聚拢庞大的社会资本,精准抄底――他以提供数10倍的回报率令投资者蜂拥而至;牵手气势恢宏的财团向目标企业深入渗透,策动管理变革――他携股价跃升的同时,更让股东的价值彰显到极致;驱动着并购战车向上市公司凶悍出击――他所到之处令CEO和董事长们提心吊胆…… 已是耄耆之年的卡尔 初闯华尔街 在纽约皇后区出生的卡尔 伊坎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踏进纽约股票交易所的情形。宽敞的大厅里人头攒动,那些身穿红色马甲的交易员忙碌的身影,紧紧地牵引着每一个人的视线,他们发出的每一次喊价声,都会令所有人的表情在瞬间发生戏剧性转变。置身其中,伊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刺激和躁动。直到多年后,功成名就的伊坎回忆起这一幕时,依然唏嘘不已:“它们就像点石成金的魔法师,让奇迹在一夜之间发生,实力、野心和激情在一个个天文数字中灿然交汇。” 被华尔街迷住的伊坎,在尚未了解股票究竟为何物的情况下,就学着进行买卖交易,而且不到两个月就轻松赚到了4000美元。然而好景不长,1962年美国股市的崩溃,让伊坎把所赚资金损失殆尽。在股市中栽了一个大跟头的伊坎,开始发疯似地到夜校充电,学习会计、证券分析等基础课程。三年之后,伊坎成立了一家名为Icahn&Co.的小型证券公司,主营业务是风险套利和期权交易。 与当时许多投资机构将注意力放在高科技概念股完全不同,伊坎死死盯住了传统产业。在他看来,身处传统行业的公司大多拥有价值不菲的资产,增值空间巨大。而且,这是一个成熟的、现成的市场,没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伊坎的投资公司在传统产业类公司上大胆下注,最终,不仅在五年内以年均21.6%的收益率跑赢道琼斯大盘,而且令许多醉心于纳斯达克的投资机构望尘莫及。1980年,在客户纷至沓来的情况下,伊坎将公司迁到了美国的金融中心――纽约曼哈顿。 很明显,伊坎已经不满足于仅在股票二级市场中成为一个暴发户式的炒家。在进入曼哈顿的第五个月,他用8000万美元收购了濒临破产的Federal-Mogul汽车零件公司,并重金聘请麦肯锡顾问公司为企业提供咨询,最终将这家企业转型成一个管理规范和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公司。数年后伊坎将之出售,获得了超过20倍的巨额利润。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伊坎背着大大的钱袋,将众多优质的企业――收入囊中。截至1984年底,伊坎旗下的公司已经多达八家,横跨房地产、赌场、制造等多个领域,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初具雏形。 狭路相逢,智者胜 有人形容,只要是被伊坎看上的公司,对冲基金就会像洪水一样将其包围。事实也是如此。1985年初,对菲力浦石油公司展开的一场股份并购战,就是伊坎与外围资本联手实施的经典战役,也可以看作是伊坎投资生涯中的一次完胜。 应当说,对于菲力浦石油公司这样的行业巨头,伊坎当时从内心里还并不敢染指,以至于有人慕名而来,介绍说菲力浦石油公司的大股东准备出让股份并希望伊坎接盘时,伊坎只勉强答应“试试看”。但是,接下来的分析结果却令伊坎兴奋不已。伊坎发现,菲力浦石油公司的资产不会低于300亿美元,而当时公司的市值仅为126亿美元,被严重低估;另外,石油行业成长性很好、具有强大的延伸和辐射能力,只要运作得当,短期内就可以产生可观的利润;而且,经济的发展使石油需求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加。清晰的分析结论,已经完全打消了伊坎之前的担忧,他决定押上全部身家。 然而,正当伊坎准备与对方商谈收购细节时,另一大财团高调杀出,并提出以高出伊坎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当伊坎宣布将收购价格提高20%时,对方又立马抬高收购价30%。一时间,菲力浦石油公司的股价如断线的风筝扶摇直上。此时的伊坎非常清楚,如果按照菲力浦石油公司的市价进行收购,即便是将其手中所有的现金都抽调过来,也依然存在巨额缺口。 伊坎并不清楚,此时,声名远播的他已经引起了另一位神秘人物迈克发明了一种垃圾债券融资法。这种方法能够以最少的本金撬动最多的资金,将杠杆作用发挥到极致。当大名鼎鼎的米尔肯主动来到伊坎的办公室时,伊坎非常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从米尔肯的手中接过了投资银行德崇证券出具的一封保函。两天之后,伊坎得到了一笔15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收购计划再次启动。 也许受到了伊坎步步紧逼战术的刺激,对方又抬高了收购价格。就在这时,伊坎突然打舵转向――不仅停止收购,反而将手头的股票尽数抛出。一进一出,仅通过菲力浦石油公司这一战役,伊坎就有了上亿美元的进账。事后,伊坎笑称:“菲力浦石油公司只剩下了空壳,要来何用?我要的是股价上涨!” 小心,伊坎来了 几乎来不及享受“菲力浦石油竞购战”带来的喜悦,伊坎就投入到了另一场战役――环球航空公司的恶意收购。所谓恶意收购,是指依靠自身的资金储备先行购入目标企业一部分股票,在取得相当比例的股权之后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