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生生物学 hydrobiology
水生生物学Hydrobiology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韩 洁 jiehan@Tel:生物楼111房间 水生生物学的定义: 水生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我国水生生物学的研究概况: 20世纪20年代开始有自己的科学家。 分类工作进展迅速:出版和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和专著。 在不同水域开展了大量的生物和渔业资源调查。 生物饵料培养和水产养殖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 研究领域不断拓宽,对特殊类群的研究也不断加强。 水生生物学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范畴 表1.1 地球水的分布 天文学家2007年4月24日宣布,他们首次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这颗星球有类似地球的温度,大小也跟地球差不多,可能还有液态水,距离地球大约120万亿英里远。 一、水的结构与性质 任何物质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不同的形式,但只有水能在自然状况下三种形式都存在。 水的性质 二、水环境的特征 透明度的测量: 水色的测量: (二)水体的分层、稳定性和颠覆 水体的稳定性和颠覆 三、水环境的物质循环 有机物质循环 碳循环 碳循环的途径 氨化作用: 同化作用: 脱氮作用: 生物有机残体的分解矿化 水生生物的分泌与排泄 水生植物的吸收利用 若干非生物学过程 图1.4 湖泊中磷的循环 图1.5 湖泊中磷的分布及迁移(Stumm等,1971) 水生生物的残体以及衰老或受损的细胞由于自溶作用而释放出磷酸盐; 受微生物的作用而迅速地再生无机磷酸盐; 在大多数的地表水水系,其沉积物是上覆水有效磷的巨大潜在源。 沉积物中的磷多以Fe、Al和Ca等磷酸盐、有机态磷以被胶粒粘土吸附固定的磷酸盐形态存在。 沉积物中的有机态磷主要来自生物有机残骸的沉积,它们经微生物活动及体外磷酸酶的作用而逐渐矿化。 被沉积物吸附的有效磷(PO4-P)在一定条件下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这种解吸作用也有利于磷酸盐的再生。 间隙水中可溶性有效磷的浓度大于底层水中的浓度时,由于扩散作用或沉积物释放气体、底栖动物活动以及深层水的湍流运动等的搅动,促进可溶性有效磷从沉积物向上覆水迁移。若水体处于垂直对流的条件下,可溶性有效磷可由底层水向表层水迁移,从而影响真光层生物的产量和生长速率。 研究表明( Seder, 1970; Kueuzler, 1970),天然水体中浮游植物在分泌有机态磷并使之重新参与磷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浮游动物( Butler等, 1970; 沈国英等, 2002; Harris, 1955; Peter, 1973)、细菌、原生动物(Johnnes, 1965; 沈国英等, 2002; )鱼类(Whitledge等, 1971)及其他水生生物(姜祖辉等, 1999)代谢或排泄的磷酸盐常常是有效磷的重要的再生途径。 在所有的天然地表水的真光层中,大量的有效磷于水生植物生长繁殖的过程被吸收利用,构成天然水中磷循环的重要环节之一。 藻类在吸收利用有效氮和有效磷时一般按P/N=1:16(或15)的比例进行。 大多数磷饥饿的藻类细胞,一旦接触到有效磷含量较高的水质环境,其吸收利用的速度极快,此时,多吸收的磷一般以缩聚磷酸盐形式储存于细胞中。在细胞缺磷的情况下,缩聚磷酸盐分解释放能量和PO4-P,用来支持种群的大量生长。 沉积到深水底部的一部分有机质是很难降解的物质,它们可能长期埋藏在那里,开始成为化石能源的过程。 ? 地球上有约1.2×1016 t的CO2以有机沉积物的形式存在。 ? “可燃冰”(在低温、高压和缺氧的海底,细菌分解有机物生成的CH4形成白色固体状的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储存量比已知的所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还要多。 ? 某些水生生物形成大量的碳酸钙沉积。经过漫长地质年代的积累,已经有约5×1016 t的CO2以石灰石的形式存在于海洋中。 图1.2 碳的生物地化循环示意图 大气CO2 化石燃料燃烧 火山喷发 游离溶解CO2 游离溶解CO2 碳酸氢盐 、碳酸盐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游泳动物 细菌 底栖生物 CaCO3骨骼 深海沉积物 溶解和颗 粒性碎屑 钙化作用(CaCO3) 呼吸 光合 呼吸 溶解 地球生物呼吸和分解作用 氮循环 氮占大气的79%,但一般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必须通过固氮作用,将氮与氧结合成为硝酸盐,或与氢结合形成氨。 固氮作用的途径有两条:高能固氮和生物固氮。 天然水体中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安全分析仪知道你的水.pdf
- 水合物沉积层中考虑相变的热传导分析.pdf
- 水合物形成对含水合物砂土强度影响 - 岩土工程学报.pdf
- 水库调洪演算的随机数学模型 - 水科学进展.pdf
- 水利枢纽综合运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 china institute of .pdf
- 水泥熟料定量分析的全谱拟合法 - 分析测试.pdf
- 水泥乳化沥青砂浆统计损伤本构模型 -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pdf
- 水库蓄放水对库底岩石介质弹性波速影响的数值模拟 - 地震地质.pdf
- 水泥熟料中阿里特的热分解定量法研究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pdf
- 水声信息检测中的脉宽反窄抗噪声1.pdf
- 师缘主题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偏好MOEA_D算法的气发动机多目标优化标定研究.pdf
- 师范技能课件比赛一等奖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生初中美术说课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师范技能课件图片素材库最新完整版本.pptx
- Unit 2 Making a Difference Understanding ideas The Well that changed the world 教学设计-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必修第三册.docx
- 师范生技能大赛PPT课件语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基于扭矩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策略研究.pdf
- 1.2.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教学设计)高二数学(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二册).docx
- 师范文化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