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扭曲的公司社会责任——兼评《公司法》第5条第1.docVIP

被扭曲的公司社会责任——兼评《公司法》第5条第1.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被扭曲的公司社会责任——兼评《公司法》第5条第1.doc

  被扭曲的公司社会责任——兼评《公司法》第5条第1 关键词: 生产守则 公司社会责任 相关利益团体 互动和博弈 内容提要: 文章从对跨国公司生产守则运动推行的实际效果的观察引入,实证的分析了当公司社会责任以话语的形式占据了声音的空间,跨国公司、供应商、工人等相关利益团体,是基于何种理由,以及是如何与之互动和博弈的。并进而在这一基础上反思修订后《公司法》第5条第1款对于公司社会责任的原则性规定,并讨论了对这一现实所应持的立场。 2005年10月27日修订通过,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公司法》在它的第5条第1款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这一原则性的规定,似乎已经为学界此前几年“公司是否应负社会责任”、“董事和经理应该为谁服务”的争论画上一个句号。但现实中一些事例却不断提醒我们:作为一个舶来品,公司社会责任在现时中国的实践中是否可行?如果结果不尽如人意的话,那是因为外部的、可以被匡正原因的影响,还是因为这个提法本身就包含不能逻辑自恰的因子,我们根本不能期待它像所宣称的那样被实现?如果这种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的形成是内外因素合力的结果的话,那么,具体的症结又是在哪里呢? 一、被扭曲的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负载着“公司社会责任”理念的生产守则运动在中国悄然推进。在为之鼓与呼的同时,我们开始逐渐关心这样一些现实的问题:怎样评价跨国公司推行生产守则的动机?推行生产守则所产生的成本,在跨国公司与供应商之间是如何分摊的?生产守则在多大程度上使所在公司的劳工状况有所改善? “公司社会责任研究”课题组[①]对深圳、东莞的部分供应商、工人进行访谈的结果表明:推行生产守则,虽然或多或少的改变了所在公司工人的权益状况、工人的意识、管理者中的中国人的管理理念和方式,以及一些政府官员的观念,但这些变化更多仅仅是停留在“通知、写入、表明和承诺”等话语层面,实践层面的规避、扭曲仍然不可避免。现实的场景令人沮丧:生产守则运动的效果是微弱的,运动无法遏止中国劳工社会地位下降的整体局面。[1] 一叶而知秋,跨国公司生产守则运动的遭遇显然并不是偶然、个别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对这些现象背后的制度现实可行性的探讨,并继续的追问下去:当外在制度,如公司社会责任,以话语的形式占据了声音的空间,跨国公司、供应商、工人等相关利益团体,是基于何种理由,以及是如何与之互动和博弈,而达成压力下的制度变迁的。进而,作为法律人的我们,面对这种现实,又该以怎样的立场因应? 为什么漠视?为什么规避?为什么扭曲?在这里,首先展开对相关利益群体行为的分析是有意义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跨国公司、供应商及其工人的行为视作基于成本和收益的理性选择。不同的利益群体,都为了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约束条件下小心翼翼的做着计算,籍此以决定自己的行为。 怎样评价跨国公司推行生产守则的动机呢?我们可以看到,推行生产守则,更多是被跨国公司作为一种战略手段使用的:其一,在消费者中提升或者修复它们的品牌形象。其二,籍此形成与东道国政府、相关社区的良好关系,为开拓新兴市场开道。这就决定,跨国公司更关心的是其推行生产守则的行为本身为消费者、相关社区或者东道国政府所知晓。在这里,形式上的规定、象征性的检查,加上大张旗鼓的宣传对于跨国公司达成所欲的目的已经足矣。试问,又有多少人会打破沙锅问到底呢?至于实际运作中生产守则是否真的被推行,在实践中是否存在被漠视、规避、扭曲的情景,反倒并不重要了。严格的监督生产守则的落实,牢牢的控制供应链的末梢,对跨国公司来说,它们没有时间、没有信息、没有激励,既不经济,更不必要。 供应商是实施生产守则的重要环节。如果没有作为承担人的供应商的支持与落实,生产守则就无法真正推行。由于生产守则这一壁垒的存在,供应商之间的订单竞争变的有序起来,对于规范经营的供应商来说,更是可能籍此保持与客户的良好关系,获得长期稳定的订单。但同时,执行生产守则提高了它们的经营成本,更因为跨国公司内部负责订单和负责生产守则实施的是两个不同的部门:下订单的部门总是希望把价格压到最低、交货时间规定的最紧、生产质量要求的最高。因此真正履行生产守则的供应商,并不能得到由于履行社会责任而在市场竞争力上所形成的优势,反而会使得它在与其他供应商——它们是不是也会像自己一样支持与落实生产守则呢?——的订单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意味着经济上的代价。所以对供应商来说,若是能够有践行生产守则之名,却无须承担这么大的成本,那就最好也不过了。所以供应商和跨国公司之间就经常会有的一些类似猫抓老鼠的游戏:做假资料,教工人说假话,聘请顾问公司辅导,甚至花钱买SA8000的证书作为保护伞。供应商的这种做法并不难理解:虽说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