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各异的地貌.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形态各异的地貌

形态各异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个巨大的陆块———欧亚大陆、非洲大 陆、北美洲大陆、南美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和南极洲 大陆。在这六大块大陆的四周还星罗棋布地布满了许多 岛屿, 大陆和它四周的岛屿合起来称为 “洲”。 大陆的地貌结构错综复杂、形态各异。 与高原、山脉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盆地和洼地。 地球大陆上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 地质学家研究认为, 在太古时代, 地球上所有的陆 地都是连在一起的, 后来因强烈的地壳运动, 这块大板 块四分五裂, 分散漂移而形成了现今的海陆分布。科学 家们惊奇地发现: 地球上的七大洲大陆就像 “七巧板”, 可以相当吻合地拼合在一起。其中北美洲和南美洲组成 一对, 欧洲和非洲组成一对, 亚洲和澳洲组成一对, 这 三对大陆自西向东排列在一起, 构成了原始的大板块, 剩下的南极洲正好补在三对大陆在南半球的空缺位置 上。后来, 这七块板块逐渐发生断裂: 亚洲与澳洲分 — 1 — 离, 欧洲与非洲分离, 美洲大陆和欧非大陆分离, 南极 大陆也孤零零地越漂越远。直至今日, 这些大板块还在 悄悄地移动。 大陆漂移理论自阿尔弗雷德 ·魏格纳在 1910 年首 先提出之后, 经历了一段漫长和混乱的历史。因受到有 力的挑战进而广泛地遭遇冷淡, 这个理论萧条了半个世 纪, 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可信的漂移机制来证明其论点。 随着 20 世纪 50 年代晚期和 60 年代早期海底扩张的发 现, 大陆漂移思想重新复苏。如今板块构造几乎被普遍 接受。其机制的很多细节即将被解决。 地球的表面大致上可分为六大板块, 加上许多较小 的板块。板块以一个由洋中脊、转换断层和海沟相互连 接形成的网络为界。洋中脊, 也叫扩展中心, 出现在两 个板块相互分离的地方。随着板块的分开, 炽热的熔融 地幔物质向上流动, 以填充空隙。这种流动所产生的不 断增加的热量降低了板块的密度, 导致它们向上漂移, 从而抬升这些边界在其周围较冷的海底以上达数千英 尺。洋底上的海脊形成了地球上最长的绵绵山脉, 但这 些山脉只有在很少的几个地方才上升到海面以上。 新海底沿着扩张的中心不断地产生。显然, 一些其 — 2 — 他地方的老海底就一定会逐渐消亡。这个过程发生在海 沟, 也叫作俯冲带。海沟沿着两个相向移动的板块的边 界而产生。在海沟出现的地方, 一个板块向下弯曲至 40°左右的角插入另一个板块前缘的下面, 最后熔汇于下 面的流体地幔中。随着俯冲板块被加热而回升到地幔的 温度, 板块中的某些矿物较其他矿物先熔化了。在较低 温度下熔化并且轻于周围物质的矿物容易上升,

文档评论(0)

yanchu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