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镒院士纵论人及植物的相互关系.PDFVIP

吴征镒院士纵论人及植物的相互关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N MEMORY OF WU ZHENGYI 吴征镒院士纵论 人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付 瑶 杨雪飞 王雨华 杨永平 付 瑶 (1981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杨雪飞 (1976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雨华 (1970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 杨永平 (196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 吴征镒院士一直以来十分关心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他对人与植物相互关系这一民族植物学 研究的核心主题也有许多独到的论述,这里我们试图将他的观点做一归类和总结,借以表达我们对 吴先生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同时希冀他那睿智的思考和深邃的思想对于今后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有所启迪。 吴先生曾回忆道:我在地植物学、植物资源方面的科学实践,使我认识到绿色高等植物既是一 切生物资源的最初物质基础,又是人类和一切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的主要创造者。在世界植物 园大会 (1993 )上以及大阪中、英、美、日首席学者五人座谈会上,吴先生反复强调并指出:人在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措施的双刃性问题,即人既可以成为最高级的生产者,也可以成为最大 的破坏者。 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与植物结成互相依存和协同演化的共生关系,在人类及其文明的发展长 河中,传承和汇聚了人类作为植物 “生产者 (栽培者)”和 “消费者 (利用者)”的各种实践及其 知识体系,这是开展民族植物学研究之基础。 1983年8月,吴先生在湖南湘西的一次会议中曾指出:现在很多国家都兴起一种民族植物学。 什么叫民族植物学?就是,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那个地区,对当地的植物集 文 念 纪 各方面知识知道很多,譬如利用、保护方面的知识等,把这些知识进行调查和挖掘就是民族植物 学。由此可见,系统整理 (甚至是抢救式整理)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利用植物资源的知识,辅之以 系统的科学研究和验证,造福于全人类当是民族植物学应长期坚持的一个正确的科研方向,特别是 在疆域广袤、生态类型多样、植物种类丰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资源潜力很大的中国,进行系统 挖掘和科学研究其意义就更为重大。 中国还是使用野生植物资源历史悠久和经验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的 《诗 经》《禹贡》和 《山海经》等古老著作就记载有植物及其利用。《神农本草经》和 《本草纲目》乃 中华民族发掘利用中草药的历史性的精华名著,这是具中华民族特色的宝贵资源,拥有特殊的文化 和实用价值。 吴先生曾参与过两部重要文献的考证。194 1年他承下恩师吴韫珍的遗愿,其一是与匡可任、蔡 德惠、简焯坡等合作,于1945完成的 《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其二是考证 《植物名实图考》 中的云南植物,尤其是草药和野生花卉。而 《滇南本草图谱》(第一集)成为中国 “植物考据学” 的滥觞之作。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兴起大搞中草药运动,吴先生在劳动 (烧开水)之余对各地民 间常用的中草药植物进行订正,后来成为编辑 《新华本草纲要》(三册)的重要依据,1993年该书 获得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19 吴先生曾说过:“我现在所做的 《植物名实图考》的新考就是把古代和近现代的接上头,我现 在做的这个工作,年轻人一时还做不了,这是我们的民族植物学的一部分,很重要!”中国民族植 物学的奠基人裴盛基先生把 “科学考证我国古籍中的植物学信息,对我国传统利用的各种植物进行 ‘正本清源’,进一步利用丰富的古籍植物学信息为民族植物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科学依据和方法” 作为未来民族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两位先生对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民族植物学研究的重视 和强调,也算是英雄所见略同! 以上是人与植物相互关系中和谐的一面,自然造就多样的植物种类,人类在长期的利用实践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