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画里画外述说家国情怀——谈书画家叶建民的艺术创作文:王留键 谢国正 高喜来舒山是叶建民的笔名,当代书画家成千上万,但很少像舒山那样,既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又有高尚的人格品德;既有国学的传统功底,又有创新的开派立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书画创作中始终饱含着爱国激情,因实就事地把客观现实倾注笔端,展现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精忠爱国满腔热血注笔端舒山自幼拜先贤,先忧天下后思安。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白茧暖人间。——舒山鹰?2016年,中国南海形势紧张之际,一幅题为《守望》的中国画风靡网络。画面中海浪的巨石上挺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时刻准备着捍卫中华海疆。大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之势。画面的题字为“观南海、望西沙、九段线内是我家”。落款是“岁次丙申之夏,写于南海仲裁之前”,代表着中华儿女的心声,使那些觊觎中华领土者闻风丧胆,这幅画作者正是舒山。网友铁匠留言:“先生笔下的雄鹰,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双腿如弓、铁啄如刃,随时准备振翅搏击,斩尽妖魔鬼怪。足见其功力雄厚,主题突出,不愧为大师之作。”守望在此之前,舒山还有力作《关天培》与《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形象。在为《关天培》画作上的题字为:“抬头看世界,低头思国门。鸦片妖氛起,散财净海尘。故里埋忠骨,南海荡忠魂。如今又是非,当问天培君”。为《林则徐》的题字是:“威震南海,气压蛮夷。千古英贤,林公则徐”。早在1985年,已是43岁的舒山获准赴香港会亲,首次见到自己的生身父亲。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并挥笔写下了《梦港岛会亲》一诗:“梦里依稀几春冬,万水千山得相逢。把酒叙旧慰长想,亲情更比酒情浓。同舟操揖见肝胆,风云变幻识杰雄。莫道台独敢吠日,但见众唾淹逆虫。恩恩怨怨付流水,朝朝暮暮盼一统。一国两制顺民意,两岸三通合国情。雄鸡一唱港梦断,试揩泪眼待天明”。此诗发表在政协报上,道出了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舒山常用诗、书、画、印的特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上世纪90年代曾两次赴台湾探亲,寓居七个多月,以诗会友,以书会友,最常写的句子是“一轮明月照两岸,两岸人心向一统”。他利用一切机会传播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政治主张。曾先后和原国民党副主席连战先生等诸多当局领导交谈并合影留念。舒山先生两次赴台探亲,两次在台湾组织商界投资考察团赴故乡宝丰投资考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199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舒山进行了表彰,评定其为河南省台胞、台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活动”先进;宝丰县政协把舒山的事迹写入年度工作报告,对其进行表彰;平顶山市《文史资料》第六期以《化作梅花报早春》为题入编了舒山为家乡经济建设所作的贡献。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近几年来,舒山从学术上已进入成熟期,其艺术宗旨是:尊重先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以诸子学说的精华为基,拜自然万象为师,化前人的笔墨奥妙,顺应时代的需求,与无为处而为之。创作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以填补前人的空白。用舒山自己的话说:“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我虽出生在旧社会国民党的家庭,但自幼受着新中国的教育,读着毛泽东著作长大,又幸运地赶上中国梦的大好时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使中华文化走出去,让西方国家对中华文化予以认同。这需要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共同努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担当此任。”因此舒山老骥伏枥、笔耕不辍,用一幅幅精品佳作践行并续写着他爱国的激情。邓世昌根深叶茂情系故乡飞高远原为舒山一棵草,秋风过后叶枯焦。不是根深杆坚硬,早被拾去当柴烧。——舒山晓月照铁砚 朝露润竹窗?舒山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城南十八里舒山脚下叶营古村的书香世家。其祖父叶鸿章把仅有的家底用于创办了太山庙学校,在当地也是很有名的书法家。叶建民以舒山为笔名,又以中原农夫为号,足见其饱含的浓浓乡情。回首图走进舒山现居北京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的祖先牌位与父母的遗像。两边楹联上书:祖功宗德恩泽远,子孝孙贤继世长。舒山说:“故乡是根,祖先是本,人无论走多远,都不能忘了根本。”今年清明节时,他回到故乡宝丰祭祖。当朋友向他讨要墨宝时,他略思片刻,挥毫写下“宝山丰水”四个大字,对故土的怀念之情跃然纸上。1993年,舒山与史学家潘民中、杨晓宇合著的《叶公沈诸梁考论》由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影响深远,得到了海内外叶氏族人的认同,促成了《世界叶氏宗亲会》在叶县成立。许多国家的叶氏华人纷纷组团参加,增进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繁荣了家乡的旅游业,为家乡的经济振兴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以艺谋生路漫漫兮修远兮朝朝暮暮急就章,不堪回首细思量。坎坎坷坷翰墨路,七十已过興未央。——舒山村妇图舒山3岁随祖父学颜体书法,祖父要求他要像颜真卿那样处世为人。随母亲学国画,并教他简单的诗词。13岁以能写会画驰名乡里;14岁时,为扩大视野他肩背书袋,以书画谋生,外出游学十几年,走名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