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年临床路径.doc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年临床路径.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年临床路径

心痹(风湿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121-2008)、《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年版)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等制定。 主要症状:胸闷、气短、乏力,甚则出现呼吸困难。 次要症状:心慌、咯血、咳嗽、水肿、紫绀等。 根据以上症状结合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是指风湿热后遗留的,以心脏瓣膜损害为主的心脏病变。本病可累及各瓣膜,其中以二尖瓣病变最为常见。 (二)证候诊断: 1、热毒侵心证:初期多见发热、咽痛,或有关节疼痛,继而出现心悸不宁,胸闷,气短,动辄尤甚。舌红衬紫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2、心肺两虚证:咳嗽,咯痰或干咳,气短,气促,动则加剧,或夜间突发气促,易感冒。苔薄白,脉弱。 3、心肾阳虚证:心悸怔忡,形寒怯冷,面色恍白,两颧紫红,气短似叹息状,腹胀,四肢不温,自汗尿少,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细弱。 4、阳气虚衰、血瘀水停证:口唇紫绀,两颧暗红,胁下痞块,颈脉曲张,爪甲青紫,胸闷胸痛或脘腹胀痛,心悸气短,下肢浮肿。舌紫暗或瘀斑,脉细或涩。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热毒侵心证 治法:清热解毒,养心安神 推荐方药:五味消毒饮和黄连解毒汤加减。金银花、黄连、酒黄精、百合、山豆根、甘草等。 中成药:通塞脉片、银翘散等。 2.心肺两虚证 治法:补益心肺。 推荐方药:养心汤加减。黄芪、茯苓、当归、川芎、炙甘草、半夏、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五味子、党参、肉桂等。 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补心气口服液、养心氏片等。 3.心肾阳虚证 治法:补益心肾,温阳利水 推荐方药:真武汤、参附汤加减。生炙黄芪、淡附片、党参、玉竹、车前草、丹参、葶苈子等。 4.阳气虚衰,血瘀水停证 治法: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血府逐瘀汤加减。制附子、肉桂、生黄芪、前胡、参三七、丹参、粉防己、福泽泻、益母草、当归、桃仁、川芎、枳实等。 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心元胶囊等。 (二)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病证早期邪实较甚者:可选择双黄连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2.正气虚者:可选择黄芪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3.阳气虚衰、瘀水互结者:可选择参附注射液、心脉隆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等静脉滴注。 (三)针灸治疗 (1)体针:取内关、膻中、间使、通里、心俞等穴,用平补平泻针法调气,利水消肿可选水分、水道、阳陵泉透阴陵泉、中俞透曲骨等。 (2)耳针:取一侧耳穴心、肺、神门、小肠、交感、皮质下。 (3)灸法:采用热敏灸条,运用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等热敏灸手法,在心俞、关元、神阙、足三里、内关等。 (四)内科基础治疗 病程中有风湿活动者可考虑消除链球菌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的应用,并根据链球菌易感程度、风湿热发作次数及瓣膜损毁情况等长期应用,必要时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程中后期可根据心功能情况选择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等药物,并同时注重抗凝药物的应用。具体可参见ACC和AHA《心瓣膜疾病治疗指南(2006年修订版)》和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制定的《风湿热诊治指南》及心血管病分会制定的《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7) (五)护理调摄 1.生活起居:慎起居,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寒湿,重视对痹症、感冒、乳娥、烂喉痧等疾病的治疗,积极控制和预防风湿热的发生,以免病情加重。平素注意体育活动,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如已出现心脏炎等表现时则应注意休息,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活动方式,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2.饮食调理:合理饮食,应定时、定量,避免饱食;给予低盐、低脂、高热量、高纤维素饮食。尽可能多的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多食用新鲜蔬菜和瓜果,以减少便秘与腹胀,避免增加心脏负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喝咖啡喝浓茶。戒烟酒。 3.情志调摄:保持心情愉悦,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中医证候学评价:参照《现代中医心血管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版》中医证侯疗效判定标准 等进行疗效评价。 2.疾病病情评价 (1)通过短期内体重变化、液体潴留状况、胸部X线检查等评价急性期的治疗效果。 (2)通过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方案,6分钟步行试验等评价心功能等。 (3)通过二维多普勒超声心电图检查以评估LVEF、左右心房、心室大小,瓣膜损害等情况及功能等。 (4)通过利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