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传媒对司法的影响——以《申报》报道“查治福鸟枪毙华人案”为例.pdf
一圣色墨里……誊-夔乏l蜓:荔
晚清传媒对司法的影响
——以《申报》报道“查治福鸟枪毙华人案”为例
冯真珍
(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申报》对发生在上海租界内“查治福鸟枪毙华人案”的连续报道是该刊创办早期在司法领域的一次媒体尝试。本文
试图通过《申报》对此案详细的追踪报道和对该案件司法处理不公的抨击、揭露等方面分析,探析《申报》这一典型传媒在司法
案件处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进而了解在晚清这一历史转型时期传媒在传播司法文化、监督司法运行和推动司法进程方面的
进步影响。
关键词:晚清传媒司法查治福鸟枪毙华入案
1873年7月19日发生在上海租界内的西人查治福枪毙华人艾、悔罪、恤尸,亲以五百元且见其平日举动尚端,故小减其罪定为
致死的案件,引起了上海最大商业性传媒《申报》的重视。《申报》自 坐监二年云。”
7月22日至9月17日近两个月的时间连续报道了13篇关于此二、《申报》对“查治福鸟枪毙华人案”的态度
案件的内容。笔者就其中较典型一例——碴治福鸟枪毙华人案,探 查治福枪杀华人案发生后,《申报》在报道案情之余,对一些扭
析传媒在司法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 曲案情的报道进行了有力的抨击.透析了中西司法案件审理的不
一、《申报》对“查治福鸟枪毙华人案”的报道始末 同标准以及租界内西方司法的绝对控制权。与此同时,《申报》在一
定程度上客观地介绍了西方先进的司法文化。
1873年闰7月22日《申报》开始关注一起在上海租界内发生
的西人查治福枪毙华人致死的中西冲突案件。首先,案情刊载,《查 (一)《申报》直接抨击案件的不实报道
治福鸟枪毙人细情》的报道中描述:西人查治福迁居,“雇挑夫六 案情发布初始,就刊载了一篇针对《西字日报》报道不实的评
名”“斜阳西坠,挑夫索要力资,查治福以日尚有余而挑夫谓力实不 论。《西字日报》这样描述查治福枪毙挑夫的详情,二人争论时,查
足”为由预付部分,余下力资等明日搬完再付。其中五人应允.余一 治福“忽见云中飞鸟”扣动手中火枪射之。一声巨响。而后,群人惊
人急需要钱买烟就向西人查治福索要,未果,二人发生一些口角, 骇,适时“或有一人举棒上击,却中火枪机门以至火落弹发致毙一
查治福入房内持枪而出,连响两声,索钱挑夫倒地,“天灵盖并眼耳 人”,这是一次无意中的误杀行为。看到这样如此巧合的表述,《申
全无。脑浆迸流,有射出至二十余步,血肉狼籍不堪。”随后,查治福 报》评论极显愤怒之情,“是诚不可以不辨,然而措辞如此曲尽,则
也知枪毙致死挑夫,就当夜向虹口巡捕房自首。 用意斡旋.其心亦良苦矣。虽然时已黄昏而尚能举枪击鸟,查治福
命案发生,犯人自首,案件的审理活动也随之展开。《查治福枪 眼光殆过人一等矣”。此外,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也对报道不实进行
死华人案礼拜六及礼拜二两次审讯情形》、《续录查治福案供词》等 了勘误。《辨查治福案道宪欲延案以待人证之误》中指出“先录查
多篇报道详细的记录了案件的审理过程。 治福之案于礼拜六日经道宪欲延案以便齐集人证,此言系由西报
在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中,查治福案件基本案情清楚。但是有 译出者,今阅该报而知此言有不确者。盖西官诣宪署时,而证人巳
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杀人动机存在争议。查治福一方自称。因挑夫 备待于知县衙门也。观礼礼拜六五点钟,竟已提讯。亦可见其误
吵闹之后,一只鸽飞人屋内,于是欲打鹄,先放一枪。这时,死者上 焉。”。这篇所谓的勘误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抨击。但也暗指出在处
前打被告并抢夺其时辰表,二人纠缠,另一声枪响误杀死者。而死 理此案件背后的某些操作弊端。
者一方也有陈词.认为此案件不是误杀,就是因挑夫索钱不满,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