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年传播真题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04年解析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拟态环境 参考答案:李普曼关于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与效果俄一个重要概念,拟态环境,即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李普曼认为,人必须根据对环境的认识和判断来调节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在传统社会里,由于环境比较狭小,人们与周围事物保持着的经验性接触,所以这种认识和判断大多是根据第一手材料作出的.但在现代,由于社会变得越来越巨大化和复杂化,现代人困于活动范围,精力和注意力的有限性,不可能对于他们有关的整个外部环境和众多事物都保持经验性接触.对超出自己的物理视界以外的事物,人们只能通过大众媒介去了解.因此,人的认识和判断(头脑中关于外部世界的图象)已不再是对客观环境的反映,而成了对传媒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的反映."拟态环境"是传播媒介通过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活动来形成的,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拟态环境"概念不仅指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巨大社会影响,而且揭示了现代环境的双重性. 试题解析: 知识点: 拟态环境、环境再构成、信息环境。 答题思路: 人物、理论、评价。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4次,分别为:04年,考试题型为:名解;05年,考试题型为:简答、辨析;07年,考试题型为:论述。 2.知识沟 参考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229 试题解析:知识点:知沟理论。 答题思路:人物、理论、评价。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2次,分别为:04年,考试题型为:名解;07年,考试题型为:简答。 3.知情权 参考答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178 试题解析: 知识点:受众权利 答题思路:定义、起源、权利内容。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2次,分别为:04年,考试题型为:名解;08年,考试题型为:简答。 4.可信性研究 参考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201 试题解析: 知识点:霍夫兰纯效果研究 答题思路:人物、研究内容、成果、评价。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1次。 5.大众文化 参考答案:大众文化是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背景,经技术革命特别是传播技术革命而出现的一种文化。大众文化不同于高级文化,因为高级文化具有明显的阶层性,它也不同于乡土文化和群众文化,因为后者具有明显的自发性。大众文化的特点是:1)商品性,即它伴随着文化产品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大众文化活动属于一种伴随商品买卖关系的消费行为;2) 通俗性,即大众文化不是特定阶层的文化,而是为社会上散在的众多“一般个人”的文化;3) 流行性,即大众文化是一种时尚文化,呈忽起忽落的变化趋势;4) 娱乐性,即大众文化的内容以娱乐为主;5) 大众传媒依存性,即大众文化主要是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没有大众传媒,也就没有大众文化,在这个意义上,大众文化也是一种传媒文化。 试题解析: 知识点: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 答题思路:综合笔记和《单向度》:定义、评价。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3次,分别为:04年,考试题型为:名解;05年,考试题型为:论述;06年,考试题型为:辨析;07年,考试题型为:简答。 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谈谈社会责任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 参考答案: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138 试题解析: 知识点:媒介制度。 答题思路: 历史背景,理论目的,评价。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1次。 2.谈谈传播学理论中关于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的理论 参考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81-84 试题解析: 知识点:人际传播。 答题思路:结合《传播学引论》、《单向度》,答出人际传播的重要作用,比如公共领域、大众传播效果等方面。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1次。 3.为什么说电视是娱乐导向性媒介? 参考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32、153、117、118 试题解析: 知识点:媒介特点、电视文化。 答题思路:结合《单向度》,从电视的物质特性出发,答出电视娱乐化的后果。 历年考频:此考点在近五年中共出现1次。 三、分析题(20分) 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等人在60年代对英国的电视节目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发现为什么人们要收看或不收看政党节目,他们利用媒介获得什么。研究开始是以开放式问卷调查小样本人群,以确定人们看电影的动机。根据问卷,列表显示了八项看政治节目的理由。这张表又被拿来用在其后的大样本调查中。 请问,这项研究是以什么理论为基础?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它在传播学理论研究中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郭庆光《传播学教程》p180 试题解析: 知识点:使用与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