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浊病(高脂血症)基层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制定的《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临证特点常见眩晕、胸闷、头目昏蒙等;实验室检查主要为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升高,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年4月)。
血脂水平分层标准
分层 TC LDL-C HDL-C TG 合适范围 <5.18mmol/L <3.37mmol/L ≥1.04mmol/L <1.70mmol/L 边缘升高 5.18-6.19mmol/L 3.37-4.12mmol/L 1.70-2.25mmol/L 升高 ≥6.22mmol/L ≥4.14mmol/L ≥1.55mmol/L ≥2.26mmol/L 降低 <1.04mmol/L (二)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1年制定的《血浊病(高脂血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痰浊内阻证
治法:化痰降浊。
推荐方药:二陈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泽泻、丹参、郁金、决明子、山楂等。
中成药:降脂通脉胶囊、葶苈降血脂胶囊等。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降浊。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柴胡、香附、川芎、赤芍、牛膝、丹参、山楂等。
中成药:心脉通胶囊等。
3、脾虚湿困证
治法:益气健脾,化湿和胃。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丹参、茯苓、泽泻、薏苡仁、葛根、陈皮、木香、山楂、甘草等。
中成药:血脂康胶囊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益阴。
推荐方药:一贯煎加减。生地、沙参、麦冬、当归、枸杞、川楝子、泽泻、丹参、决明子、何首乌、山楂等。
中成药:复方红曲口服制剂等。
此外,部分患者虽无临床症状但实验室诊断指标异常,亦可予中成药治疗。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主要以耳针、穴位埋线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山楂茶:用山楂茶饮用。茶:水冲泡饮用水冲泡饮用槐花莲子心茶:莲心茶饮用。
葛根茶:葛根茶饮用。
2、膳食治疗
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
膳食治疗原则与要求:
(1)能量:每餐7~8分饱,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每日能量摄入20~25kca1/kg。
(2)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每日主食6~8两。
(3)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4)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S(短链脂肪酸)<10%(甚至6%~8%),P(磷脂)为10%,M(中链脂肪酸)≥10%。胆固醇每日摄入250~300mg(某些患者须限制在150~200mg )。
(5)降脂食物:多选食酸奶、大蒜、洋葱、苜蓿、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豆及其制品。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或山楂饮料。
(6)戒酒:过多饮酒使每日总能量摄入过高。酒精可促进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合成,升高血脂。
三、双向转诊
一、向上级医院转诊条件
病情加重或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它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
二、安全转诊的方法、步骤。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员,通知上级医院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及途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对高危及严重心律失常患者,由熟练的医务人员陪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开通静脉通道、给予吸氧、扩冠等初步处理。
到达上级医院后,做好交接,介绍病情、途中情况及处理等,填写转诊记录单。
三、转回基层医疗机构诊治
诊断已明确,治疗方案已确定,临床症状已控制,病情稳定的患者转回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继续口服治疗,开展二级预防并随访。
四、疗效评价
1、中医证候学评价
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5月)的证候评分标准,动态观察证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