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定域性——量子力学的附体鬼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非定域性——量子力学的附体鬼魂

“量子态隐形传输违背量子力学全同性原理— 潘建伟等的实验并没有实现量子信息的隐形传输 梅 晓 春 (福州原创物理研究所, mxc001@163.com) 内容摘要 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用四个贝尔基构造波函数,满足玻色子波函数全同对称性,反对称的只能用于描述费米子。则在实验过程中不存在,其结果导致三光子符合计数的理论预言与实验不一致。然而奇怪的是,在“量子态隐形传输林格描述双光子。他们的理由是,乘上一个空间反对称的波函数,就变成对称波函数。然后他们假定,反对称空间波函数描述的两个光子一定会出现在不同的探测器上,对称空间波函数描述的两个光子则会出现在相同的探测器上,由此引入了所谓的“贝尔基测量规则”。但这个规则在物理学上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错误的。为得是自圆其说,人为地达到三光子符合计数的目的。按照这种逻辑,对称性的也要乘上一个空间对称波函数,意味着用描述的两个光子只能出现在相同的探测器上。但这样就无法达到三光子符合计数,于是潘建伟和塞林格不可测量,完全不顾才是正确描述光子的波函数。本文用标准量子力学方法,计算了“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中的所有三光子测量的符合计数率。潘建伟和塞林格的计算除了(或)项在表面上与本文一致外,其他项的计算结果都与本文不一样。“量子态隐形传输”实验也只对(进行测量,没有对其他项进行测量。按潘建伟和塞格林的说法,其他项不可测量。实际上情况是,其他项都是可测量的,只是测量结果肯定与他们的预言不一致。按照标准量子力学的计算方法,即不存在波函数崩塌到某贝尔基的问题,也不存在什么量子态“隐形态传输”的问题。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上,潘建伟和塞林格等都没有证明“量子态隐形传输”现象的存在。我们不可能在“量子态隐形传输”基础上建立量子通讯系统,达到信息传输不可破译的目的。 关键词:量子力学,全同性原理,隐形传输,纠缠态,贝尔基,玻色子,费米子所谓全同性指粒子的质量,电荷,自旋量子数等内秉性质完全相同的粒子。玻色子交换后波函数不变费米子交换后波函数要负号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最早由Bennet等在1993年提出林格1997年量子态隐形传输林格 () 是反对称的,只能描述费米子,不能描述玻色子。他们同时将三光子的波函数写成: () 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量子态隐形传输 () 是反对称的,另外三个是对称的。“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态隐形传输林格描述双光子,不用对称性的波函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里面是大有文章的。 由于反对称,潘建伟和塞林格波函数应当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偏振态波函数),另一部分是空间波函数。量子态隐形传输林格描述双光子态,并认为在“量子态隐形传输和描述双光子也必须乘上对称的空间波函数,此时两个光子都只能到达同一个计数器,就得不到三光子符合计数的结果。于是潘建伟和塞林格和在实验上不能测量,全然不顾和只相差一个负号,实际上才是真正代表双光子的物理态。 潘建伟和塞林格分束器分束器林格林格.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违背全同对称性原理 量子态隐形传输如图1所示。假设开始时两人分开一段足够远的距离,的手中有粒子1和2手中有3。用和代表两个不同的态,设1处于以下叠加的信息态: () 其中和是使上式满足归一化的任意复数,它们就是要传送信息。子2和3则三系统的总波函数贝尔基可以将()式写为【】: (5) 实验要达到的目的是,将手中粒子1的量子信息(和的数值)转移到手中的粒子3上。实验程序是,先对手中的粒子1 和2 做贝尔基的测量然后用经典方法将测量结果通知。知道的测量结果后对粒子3 进行选择性幺正变换,就可实现量子态的转移。 具体地说如果的测量结果态,或者说测量使总波函数立即崩塌到(5)式第一项,手中的粒子3就自动崩塌到态。因此就知道手中粒子1原先的状态(和的数值),或者说粒子1的信息转移到粒子3。如果宣布测量结果是,就崩到(5)式第二项。。在这种情况下,Bob需要对粒子3进行幺正变换,结果是: (6) 就可以获得粒子1的信息和。如果宣布测量的结果是,对粒子3进行变换;如果宣布测量结果是,对粒子3进行变换,都能使获得粒子1的信息和。 图1.“量子态超空间隐形传输”原理 这种信息的传播是通过波函数崩塌实现的尽管通知测量结果通过经典方式进行粒子1的信息转移到粒子3的过程被认为是超空间传播潘量子态隐形传输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量子态隐形传输理论 () () (9) (9)式显然包含(8)式,但比(8)式包含更多的内容。三光子量子力学过程应当这种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