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TO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WTO及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入WTO强化了“以外促内”、“以开放促改革”的作用,不仅使中国获得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广泛地融入全球产业分工,更重要的是为我们借鉴国际成功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创造了条件。中国企业应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壮大自己。
一、增长方式转变对企业的严重挑战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很低的经济水平上起步的。当时国家对基础生产要素如土地、矿产资源、能源、劳动力等,采取了低税、低价政策,环境监管也没有提上重要日程。目的是创造一个要素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尽快形成某种竞争优势。
进入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扩大,这种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国家于1995年第一次提出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由主要依赖资本、资源、劳动力高投入和环境高代价实现经济扩张,转向主要依靠优化资源配置、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提高效率获得经济增长。
按照一般规律,资源稀缺,价格上升,企业要么提高资源效率,要么寻找替代资源,要么放弃资源消耗量大的产业或生产方式,使过量的资源需求得到抑制。同样,有效的环境监管会迫使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这就会逼迫企业要么创新工艺降低污染,要么改进技术降低污染治理成本,要么退出高污染行业,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这样,“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就会逐渐转变为“创新驱动型”发展模式。伴随这一过程,就是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进入新世纪,资源环境的压力和要素价格上升的压力日益明显。例如,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稀缺的压力、能源价格上涨的压力、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水和矿产资源税费价上调的压力、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压力,以及国际收支失衡、环境成本内部化等的压力都在迅速上升。这些压力汇集在一起,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依赖要素低成本,靠拼资源、拼劳力、无视环境的企业增长模式已经无以为继,“倒逼”企业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客观条件已经形成。
但是,由于生产要素的低价、低税政策没有及时调整,使基础生产要素升值和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多隔离在了政府层面,没有充分转变为价格信号和更加严格的环境执法,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驱动力。
在盘点十五计划成就的时候,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国内生产总值,还是固定资产投资、能源生产、产品产量、进出口总额等,在量的扩张方面,都以很大的比例超目标实现了;而在节能环保、改善增长结构、提高增长质量方面的目标很多却落了空。一系列数据显示,这一轮经济增长依靠投资拉动的势头强劲;主要依赖资本、资源投入的扩张型增长方式基本没有改变;这种发展环境不支持自主创新,经济结构失衡加剧。由此带来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不仅中国的资源环境不能承受,而且世界也为之担心。针对这一情况,十七大进一步把“转变发展方式”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改变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结构,政府已着手进行政策调整。如果说到目前为止资源环境的压力大多还隔离在政府层面的话,那么从现在起,政府将通过经济、法律、技术法规和行政手段把资源环境的压力从中央向地方、从政府向企业传递。如节能减排已经作为约??指标分解下达,人民市升值步伐加快,出口退税政策不断调整,《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再如,矿产资源税费改革正酝酿出台,成品油价格改革和燃油税政策呼之欲出等,这都是催促增长方式转变的信号。但是,这只是开始。尽管后续政策出台的时机和政策的力度存在不确定性,但政策的指向却明确无误:那就是基础生产要素无税或低税、低价的时代即将过去,低成本优势的空间将收窄。国家政策的调整对企业是严峻的挑战;形势将迫使多数企业把发展壮大的立足点转向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
二、闯过自主创新这一关
改革开放创造了近30年经济高速增长。但始终困扰我们的一个大的问题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目前的情况是,科技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现有创新能力和自主品牌不足以支承已经十分庞大的产业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大国经济必须要有技术支承;中国工业化最终要靠自有的技术来源。缺乏核心技术的支柱产业,缺乏自主品牌的庞大生产能力,缺乏知识产权的制造业,缺乏创新能力的众多企业,这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工业经济。这种“世界工厂”只有一种十分脆弱的依附型生产模式。从经济角度看,处于增值链的低端,不能分享高附加值的利益;从安全的角度看,规模越大风险越大。不久前韩国一位驻京记者写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只管开发这座工厂里制造产品的技术就可以了。如果说中国是世界工厂,就应该把我们的国家培育成庞大的研究开发中心……只要我们保持高一档次的技术优势,只要我们保持韩国的产品价格虽贵但质量好的形象,中国就永远是我们的黄金市场”。
到目前为止,“引进来”还是中国参与全球化的主要形式。这种“被动全球化”形式从微观层面看,是跨国公司以它的全
文档评论(0)